酒文化与酒具

酒文化与酒具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酒文化与酒具

作者:王红五

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18期

瓷酒瓶的器型类别、装饰技法,在宋代酒文化中,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渐次加入了

“文玩”的行列,成为今天宋瓷藏家追捧的重器,而屡创拍行佳绩。

酒文化因其历史悠悠,而极其渊渊。传说中的“华尧造酒”,乃始于“上古五帝”的尧帝;商

纣以酗酒亡国,青史有载,殷鉴昭昭。周穆王畅饮于昆仑瑶池,唐代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将进

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古来圣贤皆

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

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记载了饮酒的乐趣和豪放。杜牧

“与客把酒上翠微”, 宋代文人苏轼在赤壁江中畅饮竟夕,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赋》。酒与

文化的媒介关系,不胜枚举。

酒与文化不仅有因果连理的纠葛,还包含着饮酒的氛围、饮酒的礼仪。比如古代饮酒的礼

仪约为四步:拜、祭、啐、卒。就是先拜,表示对尊者的敬意;接着把酒洒一点在地上,祭谢

大地;然后品尝酒味,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古人以为酒有“六益”:可以治

病、养老、成礼、成欢、忘忧、壮胆。酒文化还包含与饮酒相关的器具,及酒具的器型、釉

色、纹饰相关联的文化内涵。

古代的酒因为都是酿造酒,不是蒸馏酒,酒精度低,可以豪饮,因而酒具较大。高古瓷中

与酒文化相关联的瓷器门类,有盛酒器:酒坛、盘口瓶、莲花尊、缽口瓶、梅瓶、橄榄瓶等;

分酒器有:玉壶春、扁壶、各色执壶;饮酒器有:套盏、羽觞、高足杯、耳杯、把杯、斗笠

碗、莲子盅,以及由饮酒器逐渐演进为祭祀或摆设器的觚、尊、爵等;在酒文化臻完的进程

中,又出现了行酒令的投壶、骰盆、骰盅,热酒的温碗、温缽等。

盛酒器的大类应该归于盛贮器,包括缸、盆、缽、罐等大口的器皿,用于盛贮不怕挥发的

粮食、水、油、渍菜等。因此,要想区分盛酒器,主要看器皿的口部,盛酒器一般为小口;唯

一的例外是唐代周昉的《宫乐图》中,画有一群女眷围坐,中间置一白瓷酒盆,铜长柄勺为分

酒器,酒盏似小碗,分而饮之。照此可见,古代亦应有用酒盆上酒的饮法。

在饮酒用的器皿中,需要界定的是饮酒器与饮茶器的区别。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初步

归纳为:

玉壶春酒具

龙源期刊网

“玉壶春”一般是酒具而不是茶具。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故玉壶春瓶一词中,“玉壶”

为赞美虚词,“春瓶”应为酒瓶。瓶类器皿一般都是酒具。笔者在很多梅瓶、橄榄瓶、四系瓶、

葫芦瓶、穿带瓶上都见有与酒、酒馆有关的纹饰或文字,有的甚至直书“美酒”、“酒”字。瓶类

瓷器还有大小之分,大瓶可作盛酒器,小瓶既可盛酒,也可以兼作分酒器;故有宋以来,各色

瓷瓶大量上市,执壶的分酒器功能便慢慢被小瓶取而代之,执壶便主要成为了“点茶”的茶具。

在古代,瓷器是大宗的外销产品,但酒则缺乏外销市场。瓷器的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为多

次使用的器皿,作为盛酒器外销,在价格上显然不匹配。故笔者认为外销的瓷瓶,一般应为摆

设器或药材、香料等贵重商品的盛贮器。

龙源期刊网

温碗、温缽之壶一般是用来为酒保温的酒具。元代以前“吃茶”,是将干硬的茶团、茶饼,

研末、箩细、调膏,用沸水冲成糊状再饮吃,壶中的汤水靠温碗、温钵保温是不能保持沸腾

的,必须直接用炭火烧。古画中多见携风炉的茗者,因而,高古瓷中带温碗的执壶应该是酒

龙源期刊网

具,不带温碗的执壶一般是茶具。考古中也发现,执壶的存世量远远大于温碗、温缽的存世

量。

酒盏与茶盏

这类瓷,属于商品的过度包装,文人雅士珍之,斜插一枝梅,抑或弯垂三两芦花蒲棒,添

几分荒寒的意境,这便是宋代文人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原本盛酒的酒瓶,由于酒文化的推

动演进,也渐渐晋升为祭祀、摆设用器。因此,瓷酒瓶的器型类别、装饰技法,在宋代酒文化

中,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渐次加入了“文玩”的行列,成为今天宋瓷藏家追捧的重器,而

屡创拍行佳绩。

套盏中酒盏与茶盏的区别。饮用古代的酿造酒与近现代的蒸馏酒,在体量的概念上完全不

同,故现代人常把小茶盏误为酒盏。殊不知品茗是很斯文地,饮酒是很豪爽地,酒盏当然应该

豪于茶盏。另外,从功能细部上看,凡是盏托的盏台顶部做了一圈边坎,以避免因釉面玻璃质

见水走滑,防止盏子滑脱的是为茶盏,酒盏的盏托一般为托盘,辽三彩盘中见有用色釉画圈的

盘子,为摆放酒盏的位置示意,那便是典型的酒盏托盘了。写酒入盏,比沸水冲茶,动静要小

得多,更何况酒盏大而重,故不需再起一圈边坎来固定,只需画圈示意即可。由此可见,一般

有高台的套盏,大都是茶盏;吃酒的套盏,则多是大盏和浅盘配套。今天的藏家,大都把它们

误分成盏和盘,而分别收藏了。

酒具的发展

酒文化历史上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汉代及汉以前,酒以官酿为主,饮酒多为贵族阶

层,饮宴多设殿堂之上,等级森严,因有殷商亡国之鉴,酒文化注重礼仪,酒具多为青铜礼

器,以借礼仪约束规范酒宴的氛围,维护皇家尊严。

二是晋以后,饮酒已在文人士大夫中普及,酒文化开始植入浓郁的文化气息。发端是西晋

“竹林七贤”中刘伶的《酒德颂》、继之东晋王羲之曲水流觞后的《兰亭序》;此后,文人墨

客,继往开来。文人饮酒的特点是:不登大雅之堂。泛湖之饮、绝顶之饮、郊野之饮、翠微之

饮,酒文化的环境、氛围与汉以前的酒宴,已然天翻地覆,宴饮之后的绝代文豪、旷世之作,

便层出不穷。

唐宋为代表的瓷酒具,除继承了青铜礼器庄穆典雅的器型之外,又创新了许多圆润隽秀的

瓶类器型;以及剔刻、珍珠地、红绿彩、铁锈花、剪纸贴花、玳瑁釉、鹧鸪斑、油滴等等不胜

枚举的装饰技法,真正契合了酒文化张狂豪放的本性。

唐宋瓷酒具的创新以民窑为主导,官窑仍走仿青铜器的路线;定窑、磁州窑、吉州窑、景

德镇窑、耀州窑、辽金等窑口,则冲破桎梏、蜕变羽化,在线型飘逸、釉饰隽永诸方面,蔚为

大观,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

编辑:沈海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41528a242826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