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

论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英特尔显卡)

美学技术

论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

宋珂,邢晗

佳木斯大学 美术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设计思维在设计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设计都是从思维中发展过来的,在整个思维活动中包含

着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感性和理性一直伴随每一个人,将两者合理结合在一起对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设计首先应该

是理性的,人们在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任务的大框架下开展设计活动,这是一个有条件的理性思考过程。在整个设计活

动中,需要灵感的迸发,即感性思维表现在视觉效果中的应用。最后要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感性思维产生的视觉效果。

艺术设计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过程,把握好理性和感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出场顺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

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

关键词:感性;理性;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

存在的。人类早期的设计都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进行

的,追求的是实用的功能,按照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寻求最

简单的材料来完成设计活动。整个设计思维活动大多是

一种感性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

体,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它不

再是一个简单的感性的活动,需要与整个社会融合,与社

会的各个机制相互配合,这就需要一种理性的逻辑思考。

1 感性和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1.1 感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感性既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

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以及获得的某种印象;动态的感性

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

多义的、不明确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

[1]

对未知的、

。感性是人

类经由感官,对于某种事物产生直接感觉与情绪的一种能

力。它基于意识,是非参照性的意识。非参照性,就是意

识在虚无中以自身方式延展,它是自然的、自由的、无规

则的。感性思维是通过视觉、听觉、想象等途径,在没有

任何条件的限制下形成的对某一事物最直观的理解。

感性在艺术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设计工作者通过

自己感性的一面,将自己所能触觉到的东西用艺术的加

工方式展现出来,它往往反映的是设计者内心的情感。

它通过色彩语言、形式语言等方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

西展现给大众。感性往往是比较直观的,它会直接体现

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自我的

体现。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方面给人的感觉

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人认识到产品具有了“人情味”

时,这是感性设计起的作用

[2]

1.2 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

理性是指人类的一种理智的能力。它是一种相对于

感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类通过推理的形式,经过大

脑的思考推导出一个结论,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被称为理

性。理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强调了思辨性

[3]

理性在现代设计中普遍存在,现代设计往往要考虑

很多种因素,并不只是设计者个人的情感表达,更多是要

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符合大众审美的价值观,更要与社

会的各个机制体制相融合。

同时,理性是具有客观性的。它的存在,让人不会随

意地通过周围的环境来改变自身的意念。它要求实时把

握周围的变化,并作出相应合理的反应。

1.3 感性和理性的联系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是对立不统一的,这两者并

不冲突。理性是从感性中来的。当人面对一个陌生的事

物时,首先是感性思维在运动。人会通过视觉、嗅觉、听

觉、味觉等直观的方式去描述这个陌生的事物,在大脑中

会考虑它的形状、颜色等比较鲜明的特点。在感性的接触

之后,脑海中便会酝酿一种理性的思考,这个事物客观来

128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128-02

讲是什么样子的,或者是大众所认知的这个事物是什么样

子的。这便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在艺术设计的

创作过程中,理性是外在因素,感性是内在因素,外因制约

内因,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

在艺术设计中,对于感性设计往往要通过理性的判

断来进行改进。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设计活动都来自

人的生活。同样,灵感也来源于此,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

也就没有设计创作的灵感。灵感是和感性相连接的,灵

感的产生便是一种感性的迸发。当人形成了这种感性的

认知,理性就会指引他最终的设计视觉表现。理性会让

人考虑到多重的社会因素,它对人们控制感性释放的收

敛是很重要的。

2 感性和理性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1 设计是从理性开始的

设计的初衷是满足大众的需求,从设计的源头开始,

设计作品是要足用户的期望和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

设计师应该理性地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整个设计,

不能依靠自己的设计需求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在这种大

框架下,需要设计师有一个理性的思维过程。如果设计

一开始从感性出发,就会偏离主题,最后的结果就是与用

户的期望背道而驰。比如在进行品牌设计的时候,一般

都是需要一个设计的概念,然后由概念发展衍生出视觉

表现。概念是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并且符合产

品属性的。概念提出的过程,就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设计

师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对客户需求的大框架进行整理融

合,从而找到符合产品的大概念。这个概念最终形成设

计策略。由策略到设计,是当前比较普遍的设计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设计师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群体。

在高端设计领域,4A公司经常会引领一些设计的趋势。

一般在这些要求比较高的机构里,策略和设计是两个比

较细分的部门。策略负责对整体概念的输出,设计负责

表现概念的展示。但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更应该是一个

优秀的策略师。设计师要想创作出符合产品属性的设计

作品,对策略概念的把握一定要精准。在这一过程中,设

计师理性分析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2.2 设计中感性的迸发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了解了大众的需求和期望,也就

有了一个设计的目标。在走向设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

设计者的感性迸发。设计者通过前期理性的分析,找到

设计的概念和策略,在策略的引导下,要考虑如何用视觉

来呈现它。在视觉表现中,设计者的感性相对来说很重

要,因为设计者要体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将自己主观的对

事物的理解用视觉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来,包括色彩的搭

配、形体的概括和归纳、图形的创意表达等。设计需求的

是创新,要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如果大家的设计都

一样,那就不能称之为设计,因为大家都可以做到。设计

是有创意的设计,是跟别人不一样的设计。设计师要有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

艺术科技

Vol.34 No.2

January 2021

创意,就要通过自己感性的一面,表达出对这一事物的理

解。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感性占到了很大的部分,设计

师面对一个具体的设计要求时,必须发散自己的思维,发

散思维的过程就是一种感性的迸发过程。通过对生活的

理解、对世界的感知,将自己最直接的一面表达出来。没

有感性的设计就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设计,没有灵魂的设

计也就不能称为设计。

从这一角度来讲,设计师是一个非常“自我”的群

体。“自我”的前提就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要

善于表达。这个其实和设计师的个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览群书,多了解社会的规则文化,以此来扩大知识面,从而

增加理性思维的半径。从一定的层面来讲,设计师更应该

是一个全方面的人才,无论是地理还是历史,包括对外国

语种的涉猎,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对设计作品进行理性思

考的时候,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没有综合学科的知识

储备是不行的,是很危险的。因此,设计师在培养对周围

环境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理性的学习与思考也是不可缺少

的。理性思维大多都需要后天的培养,设计师应该多进行

一些理性的逻辑分析,逻辑一定要清晰。比如每个人最终

都会死亡,小明是人,小明一定会死的,这个推断就是符合

一个不善于表达自我的设计师,往往会根据客户的简单

描述来执行设计任务,完全没有自己情感的发挥,这样就

只能是一个简单的“作图员”,或者简单的“画师”。

2.3 以理性为结尾的设计

设计中的理性就像是一把衡量设计作品最后成果好

坏的标尺,它时刻提醒着设计者对实际操作与功能性的把

[5]

。在整个设计中,理性和感性相互交织,但是最后仍

然要回归理性。所谓的理性,是要有一种批判的思维去审

核感性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用理性的思维,

辨别设计是否符合时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各个

机制体制的需要、是否与当地国家民族文化相冲突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设计师去全面深入思考的。设计的结果一

定是符合各个方向的条件的,设计师如果没有理性地审核

自己的感性创意表达,最后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

烦,甚至会引起民族仇恨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不仅影响

设计师本人,更是对客户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蔻驰是

一个大众都比较熟知的大品牌,它的设计自然也是很有

水平的。在2019年8月,有媒体指出蔻驰的官网上把中国

的台湾对应台北,香港则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板块。之

后,蔻驰紧急关闭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维护,并且还在自己

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声明道歉。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缺乏理

性思考的例子。设计师最初只是把自己的感性表达得很

好,但是到了最后没有很好地用理性的思考去限制感性的

输出,完全没有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因素,这是不应该的。

3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3.1 感性思维的培养

感性思维更像是一种语言。感性思维没有一个确定

的规则,比如艺术,艺术家就是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和欣

赏者去沟通的。再比如背单词,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字典

和词典里边找到单词是怎么拼写的,但是这个单词的写

法和读音为什么会这样,往往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对

此能做的就是死记硬背,要积累一定的量才能掌握。但

是背单词不仅仅是记住单词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与生活

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将每个单词感性地连接在一起,

以此来增加对单词的记忆深度。感性的思维,最终还是

要回归到生活中去。

培养感性思维,需要设计师亲近生活、接触生活,有

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我设计是为更好的生活服务,因

此,没有对生活的热爱,设计师感性的一面就很难展现出

来。设计师对生活要有激情,要有阳光的一面,用积极向

上的心态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并且善于将自己的感知用

设计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感性思维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摆脱了传统

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创造性

思维的训练。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都是感性思

维。更重要的是行动大于一切,将肉眼看不到的灵感用

设计师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给大众,这才是对感性思维

培养最大的帮助。

3.2 理性思维的培养

理性思维代表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作为一个设

计师,并不能单单学习与自己专业相近的学科,而是要博

逻辑的。一个理性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具备一定的看清事

物的能力,要有发现世界规律的眼光,需要不断地去看、思

考、观察、总结,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

设计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

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在行为处事方面要条理分明、有层

次感。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实际行动达到

这个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性的意义就在于可

以让人最大限度地避免挫折、失败与误会,它追求的是趋

近于完美,以较高的效率辅助设计。

3.3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交叉培养

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的融合对于设计师而言需要做

的有很多。它需要设计师精准把握在什么时机下运用什

么思维解决问题。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训练和

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多了解策略的概念表达,找寻不

一样的视觉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不仅仅是作为

一个设计师而存在,更是制定策略和进行设计相融合的

一个整体。整体去把握,从细小处入手。把握整个项目

初期、中期、后期的各个环节。既不失理性的束缚,又能

够很好地让感性的一面得到发挥。

4 结语

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设计思维是一种比较科学

的思维模式。设计的过程不单单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交

织,更重要的是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中缺乏理

性的思考,会容易引起大众的误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

烦,而缺乏感性的设计是没有亮点的设计。感性就像是

设计的躯体,承载视觉表现,理性就像是设计的灵魂,引

导设计的方向和框架。没有躯体,灵魂就无法存在,而没

有灵魂,躯体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理性到感性再到

理性的过渡,是一个不可错位的过程,没有前期理性的分

析,感性的释放就会没有方向,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理性判

断,同样地,只是一味从理性到感性的释放,忽略后期的

理性分析,设计就会有争议。作为设计人员,要把握好这

之间的度,合理地思考设计。

参考文献:

徐威

术大观

,刘建军

,2010

(01)

严旭丹

:126.

.感性设计的理性思考[J].美

蔡忠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感性设计在玻璃器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自然科学版),2016,25(01)

[J].

185-186.

刘鸥.对理性与感性在设计中的认识[J].工业设计,

2011(05):170.

刘萌

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浅谈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

[J].美术教育研究

——感性思维和理

,2011(03):

58-59.

冼宁

的认识

,郑佳梦

[J].设计

.简述对于感性与理性在设计中的运用

,2017(14):98-99.

作者简介:宋珂(1995—),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读,研究

方向:艺术设计。

邢晗(198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副教授,系

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129

[1]

[2]

[3]

[4]

[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558078a177711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