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ipad5是哪一年的)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
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成功有目共睹,那么,他的成功具有哪些因素
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
吧。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1:雷军其人
1987年,仅18岁的雷军在图书馆偶然读到《硅谷之火》,书里
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造了苹果电脑并改变世界的故
事,于是,这本书成为了他梦想的源泉。自此,雷军确立了一个梦想:
日后要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接着,雷军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完了
四年大学课程,并包揽了武汉大学所有的奖学金。到大三、大四时,
雷军就基本上是帮人写软件,自己办公司创业。
1991年大学毕业后,雷军来到了北京,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见
到了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后来就成为了金山的第6名员工。在金
山软件的15年,雷军见证了金山软件从开发WPS(办公软件套装,与
微软的office属于同类产品)到金山词霸(翻译软件)、金山毒霸(杀毒软
件)和游戏的全过程。然而,面对微软的强势和国内盗版的猖獗,中国
软件[-0.78% 资金 研报]企业的生存实属不易,金山软件亦不例外。最
终,这样一家勤奋团结的公司却花了8年时间才得以上市。
2007年,在带领金山软件冲关成功后,雷军离开了公司,去做了
一段时间的全职天使投资人。截至2014年5月,雷军共投资过30多
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诚品、
UCweb、多玩、乐淘等。从成功的投资生涯中,雷军收获了两点,一
是懂得如何在趋势下获取成功,二是学会了如何做一款完美的移动互
联网产品。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2:伟大的公司诞生于伟大的趋势
2010年4月,小米科技悄悄成立,然后以第三方名义开发基于安
卓的MIUI系统。创业一年后(2011年)的夏天,雷军召开了一个小型
的媒体沟通会,宣布了两件事,一是MIUI是雷军做的,二是小米下个
月推出手机。而之所以在“再次为18岁梦想赌一回”时选择智能手机
业务,是因为身为手机控的雷军看好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之势,他认为:
伟大的公司总是诞生在伟大的趋势之中。它(智能手机)应该是这个时代
最大的机会了。
形势确实如此。在当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主要有两种生态:一
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和三星;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安
卓机以及众多山寨机。如果小米能够把握这中间的空白地带,以低价
格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是能够借这一股智能手机的风暴迅猛发
展的。
雷军心中已有一张大致的前进蓝图:搭建一个融合谷歌、微软、
摩托罗拉和金山的专业团队;先做移动互联网,至少一年之后再做手机;
用互联网的方式做研发,培养粉丝,塑造品牌形象;手机定位是发烧友
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在网上销售;
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
碑积累人群,把手机变成渠道。接下来,小米科技将沿着这条预设的
轨道坚定得走下去。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3:组建创始团队
在IT圈深耕数年的雷军自然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在重新创业
时,这些资源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从一开始,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就
达到七个,而且每个都不简单。
前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长于用户页面和人机交互;
前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长于软件工程;
前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长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和产品
设计;
前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长于硬件设计;
前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长于工业设计;
前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和雷军则构成了小米公司管
理运营的双核心。
除此以外,雷军还拥有其他强大的资源支撑。例如,小米手机1
推出后的仓储物流就是由雷军投资的凡客诚品所支持。
至2011年12月,小米团队已扩充至408人。研发团队中有一半
的人来自知名企业,其中包括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及金山等国内外
知名IT公司。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4:MIUI系统先行
小米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并非手机,而是基于安卓系统的MIUI手机
操作系统。自2008年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机发布以后,谷歌公司推出的
安卓系统迅速被用户接受,成为了与苹果IOS系统并驾齐驱的手机操
作系统。与IOS系统不同,安卓系统是开源的,在获到谷歌授权后,
第三方手机商可使用、优化和再次开发这个系统。
小米公司根据中国人习惯,将原生系统进行了深度优化、定制和
开发,全面改进了其原生体验,让用户上手操作更容易、更贴心。
MIUI开发时有意引入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发布后,小米会随时
响应尖端用户在小米论坛上的反馈,将最有发展前景的功能集成进正
式版,再每周发布新版本的MIUI。小米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论坛粉丝,
诞生了最早的一批忠实粉丝——“米粉”。截至2011年7月底,
MIUI拥有大约50万论坛粉丝,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0万,总共有24
个国家的粉丝自发地把MIUI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自主刷机量达到
100万。
相比从头打造一条完整的手机生产供应链,对安卓系统进行深度
定制,无论从难度还是资金投入上都要划算得多。此外,小米通过
MIUI系统就积累了可观的用户群,为小米手机问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大降低市场风险。MIUI先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5:寻找供应商伙伴
小米的大部分联合创始人都是做软件和互联网出身,基本没有硬
件制造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制造手机意味着从零开始。此外,由于
设定了要做顶级配置手机的目标,这意味着毫无制造经验的小米还得
说服像高通、夏普这样的顶级供应商,以达成与他们的合作。
然而,要说服此类供应商相信自己的信誉并非易事,因为小米没
有品牌、没有工厂、没有销售记录,更别说利润了。同时,大多数大
型部件供应商都对既有客户极为忠实,根据后者的需求建造工厂。如
从全球100强供应商中的90家采购部件的苹果,就经常向它们的工厂
投资,帮助它们采购重要设备。
此外,最顶尖的元器件就那么几家,它们往往都是供不应求,不
太可能花心思在小米这样的初创公司上。果不其然,小米一开始被全
球100强供应商中的85家回绝了。
小米的一部分高管,如负责日常运营的林斌放下其他事情,重点
解决部件供应问题。在5个月的时间里,林斌将80%的时间花在接触
潜在供应商上,开了近1000场会。此外,小米还采取了一些特立独行
的举措,来展现对潜在供应商的诚意。
例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遭遇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两周后,
雷军、林斌和另一名高管刘德飞赴日本,希望能与拥有全球数一数二
屏幕技术的夏普敲定显示屏供应的相关事宜。当时,大多数外国游客
在逃离日本,小米几名高管搭乘的航班几乎空无一人。夏普高管对三
人展现出的兴趣表示满意和感动,与三人从早上8点一直谈到晚上11
点。
由于决定智能手机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芯片的品质,攻克长期
居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份额第一位置的高通是小米的另一目标。在
争取与高通的合作时,林斌为等待与高通客户代表会面用了两个月,
等正式签约又是两个月。等到跟高通的产品部门对接、拿到产品规格,
又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才确定下小米手机1的芯片授权。这只是一个
开始,在之后的半年里,雷军、林斌等频繁地往来于台湾、日本。做
小米手机2的时候,小米派了6名工程师在高通发布骁龙APQ8064芯
片前的6个月进驻到高通总部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
一起调试芯片。小米在与高通的合作中逐渐赢得了对方的信任,随着
它自身销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开始变得紧密。小米2后来成为了
高通8064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第一批生产出来的8064芯片有100
万片,一半用在了米2上,一半用在了LG生产的谷歌Nexus 4上。
通过高管层持续不断的努力,小米突破了最初被顶级供应商拒之
门外的局面,也成功得与三星和苹果的部分供应商达成了合作关系。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6: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
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是雷军在反思自己的经历后所作出的
创新。
2000年雷军牵头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卓越网卖给亚马逊。雷
军谈到,“卖掉卓越网后,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我当时面
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是什么呢?金山只有20%到30%的成长,而卓越
网能获得100%的增长。我就在想,这事情好像不对,我花了80%时
间的东西只有20%到30%成长,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我们怎么可以
成长地更快呢?互联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足足想了半年多,我才觉得自己对互联网有了一点点感觉。这
个门道是什么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互联网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
种方法论,你用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了。”雷军将其
总结成七个字,即“专注、极致、口碑、快”,号称“七字诀”。
1 专注
“专注是指少就是多、大道至简。”雷军认为苹果和乔布斯给大
家的第一个启发就是专注。“苹果到今天(2012年5月)为止只出过5
款手机而已,5年来只出了5款手机。但苹果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贵的
公司,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仅仅iPhone 和iPad 就贡献了75%的
收入。iPhone整整获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73%的利润,这意味着,其
它所有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摩托罗拉、htc等等他们全部加起来,利
润也才iPhone的三分之一。一季度iPad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份额扩
大到了68%。”
雷军认为,“出一款产品,意味着你需要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你
坚信做的这款手机就是天下最好的,如果你不自信就出100款,如果
你自信就一款。所以,当我自己做手机的时候,高度认同‘大道至
简’,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我们只做了一款手机,也只有一个名字,
就叫‘小米手机’。”
小米每年只推出一到两款手机型号,如2011年8月小米1推出,
2012年5月针对年轻群体的限量青春版问世、2012年8月小米2上
市、2013年7月低端红米手机以及2013年9月小米3发布。
2 极致
“极致,就是做到你能做的最好,就是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极致就是要做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做的非常好。”对小米来说,
极致主要体现硬件配置方面。雷军分析道:“小米手机1上马时就是
双核1.5G处理器,用的是高通、夏普、三星、LG的元器件,还要找
英华达、富士康代工。小米手机销售半年多了,在市面上也还是极少
同等配置手机出现。”
3 快速
雷军坚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认为“有时候,快就是一种
力量。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
最小的,当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具体来说,小米的速度主要体现在“快速反应、快速迭代、快速
纠错”上,即在及时收集了用户意见后,坚持每周发布一个MIUI系统
开发测试版给手机发烧友,随后发烧友会帮忙测试并提出建议,小米
再给以反馈。小米科技董事长助理宋涛认为“互联网模式就是不怕错,
功能也不是说马上一口吃个胖子,能做到百分之百,就像微信一样,
还是为了快,可能微信一开始做了5%、10%最基础的功能,然后在上
面不断地更新,做1.0、2.0、3.0,核心是要快”。
4 口碑
口碑即是要超越用户的期望值。为避免因产品被打上“雷军”这
一标签而带来高期望值,在创业初期,雷军要求所有人一定要保密,
一定要足够低调。雷军谈到:“当我们第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
就是在几个论坛里发了几个帖,之后是靠‘米粉’口口相传,甚至传
到全世界去了,被翻译到20几个国家版本。为什么(是这样)?是因为他
们没有期望,他们觉得这个产品好,如果他们有很高期望值的时候,
他们就不可能说这个产品好了。”
雷军还举了一个超越用户心理预期的例子:“之前,我们推出过
感恩回馈活动,专门为前30万小米手机用户制作了感恩卡,还无条件
赠送他们每人100元现金券。用户感受就非常好,他觉得,我买了手
机八个月后,小米还能有100元购物券的福利,这就超过他们的心理
预期了。”
同时,在宋涛看来,“当把专注、极致和快速都做好,即真正地
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好,就能赢得用户的口碑。很多情况下提前帮用
户想到,或者用户将产品拿到手里后,觉得好多功能怎么越玩越有意
思,还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惊喜,这样就能确保好的口碑,这其实是回
归商业的本质。”
在用“七字诀”打造了小米产品后,接下来,小米就要运用“社
会化营销”来推广产品,而事实上它也是小米“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
的组成部分。
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篇7:社会化营销
所谓社会化营销,是指用社会化媒体(论坛、微博、微信、博客等)
传播,区别于传统主流形式(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与传统主流
形式相比,新兴的社会化营销具有低成本、互动性强等特征。在小米
的“互联网思维”体系中,“社会化营销”是非常核心的一环,可以
说是促成其成功的关键。同时,社会化营销又是与其他环节密不可分
的,在这些环节的共同作用下带动小米创造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
1、试水社会化媒体
论坛
自创立之初,小米就开始积攒社会化营销的经验。还在做MIUI系
统时,雷军就对黎万强提出了“能不能不花钱把MIUI做到100万(用
户)”的要求。被逼上梁山的黎万强,只能选择过去在金山被证明最有
效、最不花钱的手段:通过论坛做口碑。在MIUI早期,黎万强团队满
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
名安卓论坛里灌水发广告,被封号后换个号继续灌。好不容易拉来了
1000人,从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
反馈等。这100人也是MIUI操作系统的点火者,是小米粉丝文化的
源头。纯靠口碑,第二个星期200人,第三个星期400人,第五个星
期800人,一点点成长起来。截至2013年7月,MIUI的用户数是
1700万。后来,在2013年4月9日的小米米粉节上,小米特别发布
了一部专门为感谢那100个铁杆粉丝的微电影,名字就叫做《100个
梦想的赞助商》,把他们的名字一一投影到了大屏幕上,对他们表达
了感谢。
接下来,在2011年的5月底,开始筹备小米手机1的发布时,黎
万强设计了一个3000万的营销计划,主要是一个月的全国核心路牌计
划,这也是凡客早期一战成名的手段。对于要做100万台手机的目标
而言,3000万已经是个很少的营销费用了。100万台2000元的手机
价值20个亿,一般的公司至少会投2%-3%的营销费,按这样计算,
小米在营销上的成本应该是5000多万。但是,这个营销方案很快被雷
军“拍死”了。雷军对黎万强说:“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
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
在“0预算”的前提下,黎万强首先在借鉴MIUI论坛的基础上,
建立了小米手机论坛。在小米论坛上,有几个核心的技术板块:资源
下载、新手入门、小米学院,后来也增加了生活方式的板块:酷玩帮、
随手拍、爆米花等。
论坛是小米社会化营销的大本营,截至2013年7月,总用户数
707万,日发帖量12万,总帖子1.1亿,算是一个小门户的规模了。
同时,小米论坛有一个强大的线下活动平台“同城会”,已经覆盖31
个省市,各地同城会由粉丝自发组成,他们经常会在小米的支持下,
组织线下活动。
微博
“0预算”下,黎万强发力的第二个点是微博。最开始只期待起到
客服的作用,小米对客服服务速度的规定是15分钟快速响应,为此,
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做专门的处理。但是后来发现微博的宣传
效果超出了想象,小米非常幸运得搭上了一个大的顺风车,从2009年
起,新浪微博的活跃度稳定持续提升,到2011年、2012年达到高峰,
小米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微博开辟为主战场
微博最适用于话题营销,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小米手机青春
版”。2012年,在青春版手机发布前大概1个半月2个月的时候,小
米团队开始在微博预热了一个叫“150克青春”的话题。放了一系列
的插画,内容大致是大学时代的经典场景,有男生版女生版的各种象
征青春的东西(比如男生的游戏机、照相机,女生的体重计),但就是不
公布这150克到底指的什么。这个话题大概发酵了一个半月,掀起了
一阵年轻人怀旧的浪潮。
青春版手机的首发也是在微博进行的。小米同时还拍了一个比较
恶搞的青春微电影《我们的150克青春》上传至优酷网,影片的后半
段,雷军和其他六个联合创始人重回大学宿舍,演绎了他们的大学生
活。首发当日终于揭晓谜底:这150克是小米手机青春版的重量。当
日的小米微博转发创下了2012年最高的微博转发数,共有200多万
转发,100万的评论。[vii]
微信、QQ空间……
小米不断尝试用不同的社会化媒体来进行营销。如2013年4月9
日米粉节发布会当天,小米在微信上做了一个叫“大家看发布会直播”
的抢答活动,具体规则是每10分钟一轮抢答,每轮送1台新品小米手
机,50个F码(小米手机优先购买权),共13轮。活动开始后两个小时
内就有280万的消息互动量,当天增加了18万的微信粉丝。
2013年8月,小米又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将低端手机——红米
手机的独家发布选择在QQ空间举行,并将其做成一个互动的预约活
动,这也是QQ空间对社会化营销模式的一次新探索。此活动最终有
745万用户预约,90秒的时间10万台就售罄。
在小米将社会化新媒体作为“主战场”而非“试验田”的实践过
程中,逐渐探索出不同新媒体所适合应用的不同营销场景。例如,之
所以在推广MIUI系统时选择论坛作为始发地,是因为论坛与其产品特
征最为贴合。MIUI系统的使用,需要刷机和破解rom权限,具有很大
的门槛——这就很难通过微博来完成;而业内人士分析,选择QQ空间
首发红米手机,是因为QQ空间面对的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群
体,这个群体中有很多收入不高的人对于低价位高配置的手机非常感
兴趣,红米799超低的价格和较高的配置是与此群体需求相匹配的。
(参见虎嗅作者B座12楼《小米告诉你什么才是社会化营销灵魂!》)
小米团队将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功能进行了总结,认为论坛是一个
方便呈现品牌的场所,微博很适合做拉升,QQ空间适合做活动,而微
信则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客户平台在使用。小米的社会化营销让原本单
向、线性的电商交流模式变得更具多向、网状、互动属性,充分发挥
了依靠口碑和社交圈进行品牌扩散和营销的特点。
打造粉丝文化
通过这些社会化媒体,小米建立了一个粉丝矩阵。截至2013年7
月,小米论坛有700多万,小米手机、小米公司等产品的微博粉丝有
550万,小米合伙人加员工的微博粉丝有770万,微信有100万。这
些可达上千万、可精细化运营的粉丝,支撑了小米的营销神话,比如:
2011年8月16日发布小米手机百度指数当日飙升至28万;2011年9
月5日小米手机首轮预订34小时超过30万台;2011年12月18日第
一轮开放购买3小时售出10万台;2012年2月16日小米手机电信版
2天92万人参与抢购;2012年4月6日米粉节6分05秒售出10万台
小米手机。
而支撑这个强大粉丝团体的关键,黎万强认为是把用户当朋友和
用户参与。
把用户当朋友和用户参与
在黎万强看来,小米是要跟用户做朋友,让用户能够参与到产品
设计、研发、软件升级、销售等整个流程里,将用户变成自己的合作
伙伴,实际是和用户一起创作产品。
黎万强在负责MIUI系统开发时,第一次感受到了用户参与的魔力。
他谈到,“以前在金山都是封闭开发,关起门来追求高精尖,动不动
一两年。我们以为做到最好了,可是发布之后用户未必喜欢,而且两
年里市场可能发生很多变化,要改也来不及,就这么错过了市场机会。
开发MIUI时,我们从各个论坛里筛选出100个用户,产品上线的第
二天早上就得到用户反馈。这些用户中有的是水果店店长,有的是香
港内衣设计师。并且我们发现,如果你善待用户,他带给你的好处是
超出想象的,他对你的宽容度也是超出想象的。”
不光是MIUI系统,在每一代小米手机产品发布之后、正式发售之
前,小米都会出工程测试机,在小米Logo的右上角用星号标注区分,
让资深米粉试用两个月。小米论坛专门开辟出一个版块收集米粉对测
试机提出的建议。比如,容易松动的电池后盖,太软的音量控制键,
过短的USB线等等……所有问题汇总后,工程师都会在下一批订单中
实现改进。这批工程试用机米粉可以选择个人收藏,也可以选择换一
台新的量产机。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消费的是一种参与感:“我参与其中,我能
够说出我的意见,你能尊重我,并且我的意见能得到相应的体现,我
会觉得这个产品我参与了,我会很乐意推荐它,我也能够跟着他一起
成长,这个感觉很重要”
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虽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营销策略,如苹果就曾使用过,
但在小米团队的熟稔运用下,对小米粉丝热度提升和维持的贡献度极
大。
小米新品正式发售初期,都会因为产能问题而出现供货不足的现
象。在北京,有一段时间,能买到一部小米手机一度成为“有路子”
的象征。在米粉的吐槽下,小米误打误撞做了一个“开放购买”动作,
每周二举办,上一周的周五在网上预约,等于是抢购买资格。这样一
个“开放购买”产生了巨大的品牌传播力,小米营销团队发现,每周
的开放购买能引发小米的百度指数成5倍甚至10倍的增长。
在屡试不爽后,小米的这个“开放购买”策略被延续了下来,持
续通过限量发售、预约购买、限时抢购等众多方式,营造小米手机
在存货和供应链管理上,小米借鉴了“按需定制”的戴尔模式的
供应链管理,力图实现零库存,按需定制。每周二中午12点,小米网
都会放出一批手机产品,具体型号和数量提前在论坛发布,这个数字
是由小米仓储中心反馈的库存数据决定的。在每周二中午12点之前,
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都需要提前填写信息、进行预约,才能在当天进
行抢购。
这个预约数字是小米重要的生产计划制定指标之一,基于这个指
标以及当周销售额、百度指数、论坛帖子数量等等,小米会计算出三
个月之后的产量和开放购买的数量,并制作出相应的生产计划表。之
后就是根据计划表进行零部件的采购,如向夏普采购屏幕、向高通采
购芯片、向索尼采购摄像头等等,共计采购600多种元器件,最后再
由英华达和富士康代工生产。
小米的销售方式也与传统手机厂商不同,小米以电商渠道为主,
除了自己的电商网站——小米网以外,小米产品也在京东、淘宝商城
(天猫)等电商平台上销售。小米手机1推出的时候,其物流和配送是由
凡客诚品全资自建的配送公司如风达负责,之后顺丰、申通、圆通、
邮政等也成为了小米的第三方配送公司。线下方面,小米没有自己的
线下店,主要是借力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0.00%]、中国联通[2.27%
资金 研报]和移动的线下渠道。2012年,小米总销售量的70%是通过
电商渠道完成的,运营商渠道占30%。
2 商业模式和盈利来源
在思考小米的商业模式时,小米团队认为,在这个智能设备时代,
比拼的已不单单是硬件性能、硬件配置,还要讲究软件的用户体验,
包括软硬件结合的流畅配合,以及它后面的互联网模式和互联网服务
等未来各种增值服务。
截至2014年,真正将“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融合好的也仅
有苹果。小米力图学习苹果,将小米的商业模式简化为“软件+硬件+
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即从应用软件到系统层面再到最后的硬件,
试图在一个大的安卓生态系统中构建一个由小米手机、MIUI、小米盒
子、商城、云服务和开发者组成的生态圈。
然而,雷军认为,小米与苹果的不同在于,小米并非围绕硬件盈
利进行运营布局,而是由硬件延展向软件、服务盈利,不追究依赖硬
件利润。即采用“Free+Premium”的模式,先通过不赚钱或赚钱很
少的硬件圈住大量用户,再通过提供收费软件、增值服务、配件等方
式变现。
但想要仅凭软件盈利并非易事,生态系统的建立亦非朝夕之间。
以拥有非常健康生态系统的苹果为例,其2013财年的软件服务和其他
音乐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只占该财年总营收的9.4%,配件收入占
3.3%,剩下的87.3%的总收入都是由各种硬件设备贡献的。何况,相
比苹果IOS系统,安卓平台上能赚钱的开发者甚少。小米想要凭借软
件和互联网服务盈利,还尚待时日。
截至2014年,小米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硬件。以小米手机1为
例,最初定价是按照销售30万台来计算成本,在进行了费用摊销后,
确实没有什么利润空间。然而,当销量超过30万台后,采购成本随之
下降,费用摊销也已完成,这时基本可到达盈亏平衡。
此外,根据摩尔定律,元器件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手机定价时是
成本价,经过一个季度降点价,再经过一个季度再降点价,企业就能
获得一个合理利润。何况,在新品问世初期,小米通常会采取饥饿营
销策略,并不会大规模量产,而等到大部分用户能够买到产品时,元
器件的成本早比定价时又下降了不少。雷军称,到了2012年第二季度,
小米手机1已经赚到了正常的商业利润,利润率约为百分之十几。
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拉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因为生命周期拉
长后,摩尔定律才能开始发挥作用,企业才能因为边际成本的递减而
拥有充足的调价空间,从而保证盈利。因此,小米会在后期适当提高
手机的性能,在保证正常利润的情况下,将手机的性价比保持在同等
价位中最高的水平。以米2为例,2012年8月16日,小米发布米2,
售价1999元;2013年4月9日,在保持1999售价的前提下,小米将
米2升级到米2S,在CPU性能和相机像素上做了提升;2013年7月,
小米对米2S进行降价到1699元;2013年9月5日,小米将米2S的
内存升级到32G,价格提升到1799元。
看了“小米公司成功的因素”的人还看过:
1.小米公司成功的原因
2.小米成功的原因
3.华为公司成功的因素
4.公司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小米公司的管理有什么方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140939a105547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