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第29卷第6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_29 No.6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v. 2006
略论正刊与增刊的关系
金 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目前,虽然增刊的“口碑”不是太好,但各期刊社出版增刊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里有追求经济效益的
因素在里边,但同时出版增刊也是有一定的意义和作_}}j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增刊的实践
说明只有il-.01办得好,才能为增刊的出版提供可能的平台-同时,增刊是正刊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增刊;意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刊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0—1751(2006)06—0126-0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urnal and Supplement
JlN Wei
(Department of J ournal Editing,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 16029,China)
Abstract:Although supplement sounds“bad”,every editorial department edits supplement popularly now.Although most edi—
torial department pursues economic factors,yet it still has importance tO edit supplement.The practice of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prov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dit supplement only when the journal edits success—
fully;meantime publishing supplement can serve the journa1.The journal and supplement are sup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Key words:supplement;importance;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the journal
增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逢纪念日或
和编辑们的共同努力下,应给增刊一个正确的定
有某种需要时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册子n]。当前各
位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增刊是不可避免
期刊社普遍出版增刊,且大都属于后者。2005年l2
的产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
月1日施行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规定:期刊可 充分利用其有益的一面,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使
以在正常期刊之外出版增刊。期刊在正常的出版周
增刊办出特色,并不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期内确有必要出版增刊时,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
并获得批准。取得主办单f t所在地新闻出版部门发
、
增刊存在的意义
给的一次性增刊许可证后,方可出版增刊。增刊的
期刊出版的本源目的,是它以传播学术信息、促
宗旨、开本、出版形式和发行范围与正刊一致,并在
进学术交流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存目的,靠为
封面注明“增刊”字样【。一。许多学者对增刊的出版发
信息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生
表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不外乎有3种:一是持
存与发展空间,而不是为了人们评聘职称而发表文
肯定的态度,认为应重视增刊,将增刊与正刊同样对
章的园地。这样期刊出版增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待口 ;一是对增刊持否定态度,认为增刊是利益驱
情,这也是学术期刊的增刊存在的真正理由。学术
动下的产物,增刊上的文章均为粗制滥造的作
期刊的增刊是正刊的有益补充,对于发挥期刊的学
品L6 ;一是持比较中性的态度,认为虽然增刊确实
术传播职能,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
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
境,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期刊专业化和特
收稿日期:2006—06—30
作者简介:金伟(1968一),女,辽宁抚顺人.辽宁师范大学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维普资讯
金伟;略论正刊与增刊的关系
色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的经验证明,学术界有很多重要的学术成
果都是在增刊上发表的,同时增刊也刊髓了大量有
题、毕业答辩全部对增刊说“不”。因而编辑部即使
有积压的稿件,在让作者选择是否上增刊时,大部分
也均是选择否定。所以,笔者认为现在不是允不允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论文。例如,人力资本理论
在2O世纪6O年代初刚刚兴起,学术界对此非议颇
多,但是美旧著名经济学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在
许出增刊的问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稿源出得了增
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期刊办得好,在全
国有一定影响力,得到作者的认可,作者才会愿意将
自己的稿件在增刊上发表。所以笔者认为,出版增
1962年的一期增刊却刊登了一组关于人力 本研
究的论义 这里有舒尔茨(T.Schultz)的“对投资的
几点看法”、丹尼森(E.Denison)的“教育、经济增长
与信息差异”、斯蒂格勒(G.Stigler)的“劳动力市场
卜的信息”等,这些论文在现在看来可谓是篇篇经
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在国内,也有增刊的
出版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先例。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
资料中心2002年1月2,9日下发的转载统计表,《广
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下半年至2001
年I 半年该刊被选作索引206篇,其中增刊lO4篇,
占50.5%。而该刊的增刊只有2期,刊发的文章只
有104篇。100 的转载率足够证明了增刊各方而
的质最等同于正刊,其学术地位也等同于正刊 。
二、出版增刊是期刊综合实力的体现
新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规定,期刊可以出
版增刊,并且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但各省对此
又有新的补充规定:并不是每个期刊都有出版发行
增刊的资格的。首先,能否出版增刊应是对优秀期
刊的一种奖励。凶为,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对省内期
刊出版增刊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年检不合格的期
刊不允许出版增刊,而对于获评省一级期刊的期刊
则一年内允许出版2期增刊;其次,在出版增刊的过
程中,对增刊的内容、质最、页码等进行了严格的规
定,审批的程序和检查也很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r增刊的“泛滥”现象;最后,在增刊出版后,新闻
出版局对其监督也很严格,每期增刊出版后,都要报
送样刊审查,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审读,一旦发现有
违规情况出现,严加处罚,决不手软。
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版增刊,各期刊社必须保证
正刊质量,树立正刊的权威性及名牌效应,使其成为
作者的首选投稿刊物[6]。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出版
增刊的资格;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具有比较丰富的稿
源,使编辑在稿件中优中选优。既保证了正刊的质
量,又为积压的稿件出版增刊成为可能。
近几年,由于增刊的“口碑”不是太好,就形成了
各学校对增刊的集体“封杀”之势:评聘职称、申结课
刊是一个期刊综合实力的体现。
近几年.由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在省内连续获评省一级期刊,被22家国际和同
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04年又入选中国科技类核
心期刊,影响力不仅在全省,在全国也连年攀升。学
报稿源极为丰富,编辑们可以游刃有余地优中选优,
使期刊的质量连年上台阶,影响凶子也在逐年提高
2003年的影响因子为0.121 5,2004年达到了
0。155 7,2005年更是达到了0.213,在同类期刊中
居于前列。为了保证正刊的质量,我们没有通过增
加页码来消化这些积压的稿件,而是在保证正常刊
物出版的前提下,通过出版增刊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作者对学报的认可,因而也就愿意将稿件在增
刊上发表。这样的作者多了,增刊的稿源问题也就
解决了。近几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每年都出版增刊,从来不用在刊物卜发布增刊征
稿启示,稿源异常丰富。增刊的作者中3o 9,6为各大
高校的教授、副教授。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
他作者看到我们出版的增刊的作者群时,认为我们
的增刊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也就愿意将稿件在我们
的增刊上发表。由于增刊的出版时滞较短,现在每
年都有专投增刊的稿件。编辑在编辑增刊时实行与
正刊一样的编辑方式,对稿件实行严格把关,保证了
增刊的稿件编辑质量。《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增刊也成了一个品牌产品。这就是因为正
刊质量提高了,影响力扩大了,带动了增刊,完全是
期刊的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三、增刊是正刊的有益补充
科技期刊对作者负有教育的义务。科技期刊的
作者教育,是指科技期刊办刊者在科技期刊出版过
程的各环节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对作者进行必
要的教育,目的是使科技期刊拥有一支知识全面、科
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活跃的作者队
伍口 。科技期刊的作者教育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
的,如论文写作方法教育、标准化、规范化教育、科技
一
1 27
维普资讯
金伟:略论正刊与增刊的关系
道德教育[9 等。编辑对作者的教育是在编辑与作者
有潜力作者的“战役”提早地“打响”了。《辽宁师范
进行稿件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的 笔者认为,编辑出
版增刊开辟了编辑对作者进行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的作者有3O 以上为
研究生,这就给我们培养未来的作者提供了机会。
写作能力,并以严谨的、务实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
而且,通过近几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在编辑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
版)增刊的编辑出版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1.增刊的作者群大部分为初次投稿者,而这正
迎合了科技期刊对作者进行教育的主要对象。一般
他们,使他们对编辑产生信任感。同时编辑积极地
帮助他们解决论文修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他
的正常期刊。由于版面和发稿数量的限制,不会一次
出现这么集中的初次投稿者现象,因而一次性地对
初次投稿者进行集中教育是增刊给编辑的特有的机
会。作为初次投稿者,撰写文章是他们初次的正式
写作尝试,虽然有老师的指导,但大部分的工作还是
由他们独立完成。因而写出米的稿件在细节上就难
免有缺陷,尤其在论文的写作规范、标准化的执行程
度及量和单位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就多一些 尤其
是理工科的学生,语言的组织方面还差些“火候”
总体上是作者对于科技论文的总体把握上还差些功
力。给人“有东西写不出来”的感觉 这都是因为作
者缺乏科技写作基本训练的缘故。这时编辑对作者
适时地进行教育,适l肖地加以点拨,并推荐其看一些
有关科技写作训练方面的书籍,对他们的写作能力
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这时的作者在论文的写作方
面好比是一张白纸, 州这时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
教育是最佳的时机。
2.编辑认真求实的态度对他们今后的治学态度
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是初次投稿,我们也就成了
他们接触到的最早的编辑。我们对稿件的态度直接
影响着他们今后的治学态度。由于编辑们认真求
实,除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外,对论文中的每一个
数字、量和单位、正斜体、文献的出处,甚至每一个标
点符号都仔细推敲,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与作者核对,
让作者感受到治学应持有的严谨的态度,这使一部
分在论文写作中不求甚解、心存侥幸的人受到教育,
他们也在与编辑们一次次的接触中感受到治学是一
件严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更别提虚伪,这
就会促使他们在以后的治学过程中,态度更加端正、
严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务实的基础。
3.增刊为正刊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作者
群 近年来,不少编辑部都加强了对新生力量的培
养,有的还专门开辟了《学生园地》[ ],这就使抢夺
一
l28一
们的燃眉之急,以使他们顺利毕业。在这个交往过
程中,编辑与他们成为了朋友 这些研究生毕业后
或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或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
大部分成为了我们固定的作者。又由于这些学生遍
及全国各地,也使我们潜在的作者群成倍地增加了。
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增刊的存在是供需双方
需求下的产物,其存在有其合理性,而且还将继续存
在着。我们与其在喋喋不休地争论其地位问题,还
不如正视这个问题,在出版增刊的过程中充分利用
其独特性,挖掘其内部资源,转而为正刊服务,使增
刊办得和正刊一样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窒.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l576.
[2]新闻m版总署.期刊H1版管理规定IS].
E33 l千经武,王娟,曹晓萍.科技期刊发表增刊文章应与正刊同等对
待[J].编辑学报,200l,13(6)l 34s.
E43袁晓霞.浅谈高校学报增刊[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6(3):l38—14o.
[s]谢定均.对学术期刊}}I版增刊问题的理性思考EJ].科技与H|版,
2003(2)tl9-21.
[6]柳晓丽.杜绝增刊泛滥的几点建议[J].引进与咨询.2005
(9):40.
[7]陈灿华,张曾荣.话说增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4,4(1) 101-103.
[8]王赛群,黄劲松,杨兵.多方努力正名增刊EJ3.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03,14(2) 218—219.
E93姜舂林.刍议科研评价中增刊论文的两难选择[J].科研管理.
2004,25(5)l4卜43.
[10]陆桂生,赖君荣.学报增刊沧口].学术论坛,2003(1);108—110.
[11]宫福满.科技期刊的作者教育[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
(2):130-132.
[123王奕飞,李宏伟.武警医学院学报《学生园地》栏目的实践与体
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38—439.
(责任编辑:于钦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752736a180951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