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西湖
目录
西湖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质地貌
- 水文特征
- 气候特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1-2]
-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3]
-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 五代吴越国,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
- 宋景德间,钱氏归宋后,废湖兵,西湖又复湮塞。湖面一半为僧民所占。
- 宋庆历间,葑土日塞,多为豪族占据,湖水益狭。
- 宋熙宁间,六井及沈公井俱废。
- 宋元祐间,湖上葑田约二十五万余丈(约四千一百多亩),几近半个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几于废。
- 南宋乾道元年以后,临安居民日盛,河流渐塞,舟行困难,西湖淤积。
- 南宋淳祐间,大旱,湖水尽涸。
- 元代,苏堤以西湖面尽为桑田;苏堤六桥之下,水流如线。
- 明初,西湖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军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辟新市场,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内杂莳花木,称湖滨公园。
-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铜像;次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于第二码头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第六公园。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在第五公园码头,筹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 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环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
- 2020年2月1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所属公园景点开放。景区实时游客量控制,并要求所有游客佩戴口罩参观游览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0°14′45″, 东经120°8′30″。
地质地貌
-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西湖与群山的第一层次相连,与后三个层次的距离,分别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内。
水文特征
- 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为1次/年。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湖泊水位保持在黄海标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库容量约1429.4万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万立方米。水系冲刷系数为1.49,当枯水季节闸门封闭时,流速等于0,即使是洪水时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钱塘江水,量约为1.2亿立方米/年。)
气候特点
-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6.2℃,年均无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空气湿润 [9] 。西湖生态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西湖十景 | 苏堤春晓 | 花港观鱼 | 柳浪闻莺 | 雷峰夕照 |
三潭印月 | 平湖秋月 | 双峰插云 | 南屏晚钟 | |
曲院风荷 | 断桥残雪 | — | — | |
新西湖十景 | 云栖竹径 | 宝石流霞 | 满陇桂雨 | 虎跑梦泉 |
龙井问茶 | 九溪烟树 | 吴山天风 | 阮墩环碧 | |
黄龙吐翠 | 玉皇飞云 | — | — | |
三评西湖十景 | 灵隐禅踪 | 六和听涛 | 岳墓栖霞 | 湖滨晴雨 |
钱祠表忠 | 万松书缘 | 杨堤景行 | 三台云水 | |
梅坞春早 | 北街梦寻 | — | — |
诗词 | 作者 |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杨万里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 欧阳修 |
《玉楼春》 | 欧阳修 |
《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 | 苏轼 |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 苏轼 |
《浣溪沙》 | 苏轼 |
《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 | 辛弃疾 |
《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 | 辛弃疾 |
《四景山水图》 | 刘松年 |
《西湖柳艇图》 | 夏圭 |
《西湖图》 | 李嵩 |
《断桥残雪图》 | 陈清波 |
《西湖十景图》 | 董浩 |
AC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3819168a73795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