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业中艺术品的估价与售价

拍卖行业中艺术品的估价与售价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摩托罗拉是联想旗下的吗)

拍卖行业中艺术品的估价与售价

最近两年来,每次大型的艺术品拍卖都会产生媒体竞相报道拍场明星。最常见的原因

是成交品的天价,比如说去年中国嘉德3.08亿(含12%佣金)成交的王羲之平安帖,伦敦某

小拍卖行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天价成交,超过估价40倍成交的

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而在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春拍里,又有一件以一千八百

万美金的落槌价的瓷器夺得该场成交的高价冠军,成为大小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只是这

次的高价更具有戏剧色彩。这件拍品以估价八百美元起拍,成交价格则是一千八百万,相

差竟然达两万多倍!被行家讥之为“世纪大笑话”。人们不禁要问,拍卖行的估价和成交价

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是估的离谱还是买的离谱?

且让我从头说起。一般来说,拍卖行的估价是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往成交价格的平均数

形成的。在图录上,它呈现为一个估价幅度,比如说一件乾隆官窑器,标价为八十万至一

百二十万美金,八十万称之为低估价,一百二十万称之为高估价,这是指专家认为根据以

往的成交记录,这件作品的落槌价应当落在八十至一百二十万的价格区间。这种估价称之

为指导性的估价,是拍卖行估价实践中最基本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拍卖中,约有百

分之五十的作品会在高低估价的区间内成交。

但是在第二天佳士得纽约赛克勒专场的藏品专拍中,一百件艺术品的估价却远远低于

国内的市场价,引得国内藏家蜂拥而至,成交价格则是估价的两倍半,许多拍品都以估价

的三五倍成交。这是因为塞克勒的拍卖是塞克勒遗存的信托拍卖,信托执行人对拍卖行的

低估价并不斤斤计较。况且塞克勒的藏品已陆续在佳士得拍过多次,每次都以低标高卖的

结果博得皆大欢喜的结局。这种以低标的策略来吸引买家,进而达到可能的高卖的结果,

我们称之为策略性的估价。

1

指导性估价和策略性估价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说指导性估价是基础是标准,而策

略性估价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最经典的估价模式。这是因为拍卖行的估价为了吸引尽可能

多的竞标人,通过竞价机制而形成高价成交,因此参与的人越多,气氛越热络,则形成高

价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哪种艺术品适用于指导性估价?哪种艺术品适用于策略性估价?一

般来说,流行性强的商品,传承出处好的商品,更适合低标高卖的模式。因为众多的买家

势在必得,不必太担心流标或低卖。流行性差的商品,则不适用于策略性估价,因为曲高

和寡,低估可能导致低卖。此外,低估或高估,还要看卖家的心气和要求,一般拍卖行当

然是会尽量说服委托人接受低估可能高卖的模式。最生动鲜活的例子莫过于上周在香港进

行的两场拍卖,其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几乎每件作品都以估价的两三倍最终成交,

最终的成交总额也达到了4.27亿港元,远远超出了原先1.3亿港元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

的例子是玫茵堂瓷器专场拍卖,由于估价过高相当多的拍品流标,总成交额为3.99亿港币,

远远低于事先估价的7.1亿至10.7亿港元 。

另外,拍卖行和寄售人之间最常见的分歧乃至冲突,是卖家坚持要求高估价,并力图

避免低估可能带来的低售的结局。其结果往往是高估价阻吓了潜在的买家,最终造成艺术

品的流标。这次四月初的苏富比香港玫茵堂瓷器专场拍卖,就有数件作品标价过高而导致

流标。比如说乾隆珐琅彩锦鸡直颈瓶,1997年苏富比香港的成交价格不足一千万港币,今

年虽然市场大好,但标价竟然达到一亿八千万港币。试想一下没有助跑的定点跳远,哪里

会有好成绩!

拍卖行除了平估平卖的指导性估价和低估高卖的策略性估价之外,也偶尔会出现估价

极高的现象。这往往是针对明星拍品而勉强为之的,比如说2007年苏富比香港拍卖的圆

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马首铜像,虽然精美绝伦,但底价就是六千万港币!比2000年保利

博物馆以三千万港币巨款购得的牛首、虎首、猴首三件拍品的总额还高一倍。之所以估价

如此之高,是因为寄售人非此价不售,而苏富比香港又需要这件明星作品来撑场面、树形

2

象。据说当年此价一出,把市场吓一跳,也把苏富比的主持人吓一跳。幸亏这个两百多年

的老店有品牌支撑,只好抖索精神,在拍前招商上痛下功夫,终于由澳门赌王何鸿燊以近

七千万港元购下并捐赠中国国家文物局。由于明星拍品的新闻效应和经济效应,导致各拍

卖行纷纷以高估价招揽明星拍品,并竞相攀比,恶性竞争,从提高估价发展至降低佣金,

乃至采用保证销售的条例等方式来征集重要拍品,甚至有拍卖行先行支付部分款额乃至违

规垫资购入。此招一出,后患无穷,在前几年的拍卖实践中,拍卖行由此而形成不少亏损。

但是在卖家的压力下,明星拍品这种既要估得高又要卖得好的霸道作风,只要经济大势向

好,一时还难有破解之道。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对同一件寄售品或同一类商品,不同的拍卖行会给出相差甚远的

估价。除了业务主管看高看低的主观因素外,还因为拍卖行的市场定位、估价风格的不同

而形成倾向高估价或倾向低估价的差异。概括而言,资源多,业绩好的拍卖行,因为地处

强势,可以坚持低估的风格,而依然取得高卖的结果。业绩稍差的竞争对手,则要争取那

些不接受上述拍卖行低估的货源。大品牌的拍卖行要用低估价来保证买家市场的人气和成

交比例,对于许多行家来说,由于进货价格极高,实在吞不下低估的苦果,则只好与那些

肯用高估价来争取货源的二线拍卖行结盟。可以说从卖家买家两个层次而言,低估高卖必

然会逼出个高估高卖的差异化的经营模式。

拍卖行的估价有两种功能,首先是争取卖家的委托,其次才是通过拍卖实现销售。拍

卖行和卖家的分歧往往集中在低估还是高估上。卖家往往要求拍卖行的主管以最高成交价

为参照进行估价和销售。岂不知专业人员的角度看,拍卖的成交价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常规估价代表着基础价,而天价是由基础价加上溢价构成的。溢价是由很多偶然的因素形

成的,比如说当下的流通性过剩,重要拍品吸引了两名以上客人的竞标,博物馆重要展览

引导的流行性使得相关拍品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和藏家的眷顾,甚至放长假、天气好等原因,

都会导致某一拍品成交价的飙升。然而许多偶然因素是不能重复的,因此形成的价格也是

3

不能重复的。一千八百多万美金的乾隆款粉彩瓶,假如再重拍一次,恐怕也难以达到当时

的天价。拍卖行为了留下拍品往往会迁就卖家高估的要求,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争取把估价降下来。卖家如果贪心过盛,坚持不降,往往会导致拍卖流标。流标不但是对

拍卖行工作和资源的浪费,也必将对流拍品的声誉及潜在交易价格造成损害。

艺术品交易的平台有两种,画廊(包括私下交易)和拍卖行。前者是以定价进行交易,

后者是以估价进行交易。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前者一般是一对一的,后者是一

对多的。所以拍卖行的估价如果过低,在竞拍的过程中可以一路飙高,如果过高,则可能

导致流标。如果估价大概符合市场预期,则会在估价的幅度区间成交。如此说来,拍卖这

种交易形式的估价在实现价格的竞价过程中,有其纠偏功能、纠错功能。在市场向好,人

气鼎盛的市场格局下,拍卖价格往往成为新闻引爆点。但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并不能保证永

远产生高价,一旦在经济危机来临,必然出现拍品纷纷落马流标,成交价格剧烈下挫的现

象。

更重要的是,虽然拍卖有图录,有预展,有众多的参与者,但相对于艺术品的海量信

息及诸多买家的不同判断而言,艺术品交易,即使在拍卖这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平

台上,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交易。再加上超乎常规的天价形成,往往有现场跟

风、情绪出价的,炫富斗胜的,负气搅局的,抬价做市、后续出货的,乃至有举下再说、

付款另议的种种人士的参与。想想前不久5.5亿的乾隆转心瓶迄今尚未付款,真不知为这

个新天价是喜还是忧!这就是为什么估价仅仅八百美金的乾隆款粉彩瓶最后能以一千八百

万美金落锤的各种原因和可能性。这不仅是拍卖的魅力所在,也是拍卖的风险所在。这也

就是拍卖的成交价在大多数情况下靠谱,也会偶尔离谱,并且很离谱的原因所在!

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237300a240787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