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i53230m还能用几年)
神舟十三号发射观后感
2021神舟十三号发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舟十三号发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
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
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是日拂晓,喜讯传来,国人振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将对
接天宫,开启半年征程。中国航天事业,又上一层。
毛主席昔日“上九天揽月”之宏图,不再是梦。航天事业,科技巅峰,群体作战,众志成
城彰显国力,引领未来,造化苍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然着眼未来,乃深远之计,关
系国计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梦。若夫拘于小家之见,则航天与我有何干系,则漠不关
心,反怪劳民伤财,真乃愚见。非也,航天事业,人民与共。一者,其事关人类大局,发展之
高度,彰显国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
事关国家安全之大计,抢占科技制高点,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对内可科学研究,
以成果来造福国民,以荣誉来增强民族自信。对外可服务大家,提高安全,促进人类共赢。如
是者,方是航天事业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无止境,上天入地,国之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
复兴。航天英雄,寄托亿万人之梦,敢于担当,勇作先锋,时代之楷模,国人之春风。民族复
兴,始于儿童。航天熏陶,点燃梦想,去娱乐之浮躁,还高尚之信仰;树高远之志向,去物欲
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梦,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虫,乃民族之希望,民族
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树新风,利苍生,如是者,乃长征精神之延续,两弹一星精神之传承,
民族有望,中华复兴。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云: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诸如此类,方是民族文化浩
气之风。
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有关,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阴逆旅,点燃梦想,
不负使命,造福苍生,是为航天事业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民族复兴。向航天英
雄致敬,上九天揽月,遨游太空。着眼人类未来,是为格局;立足国家实力,是为务实;弘扬
探索问天之精神,是为信仰;以太空为舞台,科研丰收,造福人民,是为果实。如此者,既有
战略之高度,复有高尚之使命,则知人人有责,国家与共。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重塑信仰,民族复兴。诚所谓:
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
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
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
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
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
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
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
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
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
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
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
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
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
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
前行。
最近我们航天事业频频传来喜报,又成功发射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观看直播呢?相信看
了直播的心中一定是无比激动和自豪。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间,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
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
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
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
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
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
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
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载人
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等等。
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
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华,
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
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
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
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
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
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
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
“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
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
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
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
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除夕
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
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
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
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
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
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
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
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
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
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
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9965176a167788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