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电脑关机后无法开机)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
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
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
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
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
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
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
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
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
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
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
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
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
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
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
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
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
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
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
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典型消息的写作对小记者有些难
度,小记者了解一下就行了。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
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综合消息的写作,小记者有兴趣可以学写。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
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
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
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小记者也可以了解写作,写出有分量的小记者
焦点文章。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
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
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
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
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
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
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
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
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
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
《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
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
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
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
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
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
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
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
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
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
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
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
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
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
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
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
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
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
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
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
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
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
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
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
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 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
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
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 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
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
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
感、参与感和冲击力, 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
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 即满足广大读者
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
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
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 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 并采用各种文
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
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 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
艺术技巧。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 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
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
露的强度, 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
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
生命和品格。
(3)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文学实际
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
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 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
衡量, 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
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
分子歌功颂德,揭露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在以真理标准讨论
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 反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报告文学还探寻到我国传统文化思
想观念,闪耀着现代思想的锋芒, 启迪了民族的心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
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
光彩。 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 对改革事业作了
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
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充满了浓烈
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 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
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
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198474a240055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