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责文化

当责文化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安卓系统定时开关机app)

什么是「当责」(accountability)?你或许看过「accountability」「accountable」

这两个英文字,你的理解或翻译是什么?是「responsibility」「responsible」(责任、负

责)的同义词吗?还是你隐约察觉有所不同,但是也找不到更适切的中文翻译?

「当责」二字,是采用《当责》一书作者张文隆对于「accountability」的中译。本

期封面故事,要谈的就是「accountability」的概念与工具,不只是「负责」而已,而是

要你「负起完全责任,交出成果」。

把事做完,还要做得更好

要解释「当责」的概念,很容易愈说愈抽象,不过如果从实际的情境切入,大概很快

就能体会何谓「负起当责」的人,又与「没有当责」的人有何不同?

在接获主管指示将某份文件交给A公司总经理后,「当责者」并没有随手就将文件放

入信封、贴上邮票,然后寄出给对方,而是立即询问主管:「这是否为急件?」「要叫快递

吗?」等到文件送出后,再与收件人确认是否收到。

至于「没有当责」者,又是如何呢?他很「负责地」即刻把文件塞入信封,贴上邮票,

投进邮筒。日后当主管发现对方尚未收到文件,前来询问时,他会说:「我已经寄出去啦!」

「你又没说要用快递寄送!」「是邮局把信寄丢了,又不是我的错!」

「又不是我的错!」「这怎么能怪我!」「该做的事我都做了!」……你经常听到隔壁同事

说出这样的话吗?又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工作者?

看过电影《A钱大玩家》(Rogue Trader)吗?剧情描述一位名叫尼克‧李森(Nick

Lesson)的28岁年轻期货交易员,1995年2月在日本股票市场上豪赌,一个人利用两个

不同的账户,大玩套利戏法,而且还滥用职权更改内部稽核系统,虚构出投资获利的假象。

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神户大地震,导致日经指数崩盘,他却认为只是短暂的损失,

因此加倍赌资,希望在市场反弹时大赚一笔,银行高层不察,仍继续倾注资金,终至全盘

皆输,产生10亿英磅的呆账。

一夕之间,拥有232年历史、英国最老牌的霸菱银行(Barings Bank)宣告倒闭,以

最不堪的方式走入了历史,总结一句,就是缺乏监督。丑闻发生时,所有管理阶层交互指

责,没有人肯承认错误。

老是将错误、责任归咎于旁人者,岂止一般工作者而已,即使是要承担起经营责任的

高阶主管,也经常是食指指向他人,或是双手一摊,表示毫不知情。

刮风下雨,都是自己的责任

对你而言,「当责」或许是个陌生的字眼,但是当责要解决的问题,你一定非常熟悉。

也因此,许多列名《财星》(Fortune)500大的企业,纷纷将「当责」(accountability)

列入企业的使命或价值观中;《哈佛商业评论》前总编辑史东(Nan Stone)直言:「当责」

将成为未来10年的热门用语;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则说:「当责」是最新管

理理念的全方位视角。

以微软(Microsoft)为例,「accountability」就是该公司六大价值观之一,其定义

如下: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3280887a221799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