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

一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本背景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人民币支付结算由此进入快车道,人民币国

际化也因此加快进程,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

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海外人民币产品日益丰富,衍生产品交易日益活跃;人民币的

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以及储备等方面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都有较大提高。据环

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于2014年11月末取代加元和澳元,成

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据中国人民大学测算,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RII)为1.20,同比增长52.46%。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跨境人民币使用

范围逐渐从贸易结算扩展至直接投资、外债、对外担保等投融资领域。据中国人民银行统

计,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从2009年的35.8亿元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4.63万亿

元;2014年1~10月,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超过5.4万亿元,同比增长

51.2%。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1.7%上升到2014年第三

季度的25%左右。2014年1~10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1448亿元,外商来华

直接投资结算金额累计达6516亿元。

为此,构建一个覆盖各主要时区和安全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跨境人民币的

清算效率,保证交易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构建之后,人

民币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支付清算将更为普遍,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参与人民币支付清算进

程,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次,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构建,能够使监管机构及时

监测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并形成境内、境外双轨制的人民币监管服务体系,增加我国货币

调控手段,增强货币调控的有效性。再次,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构建,能够引入新的

竞争者和互补者,可以促进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改进技术与服务,提高效率,增

强交易安全。最后,在资本项目逐渐实现可自由兑换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迅速

增加的大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构建,可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重大金融

改革创造条件,更好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二)现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安排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安排

在目前资本项目处于管制的条件下,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通过以下三种管道进行。

(1)境外清算行模式

清算行模式是指境外参加银行在港澳人民币清算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通过港澳人民币清算

银行与境内结算银行之间完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划拨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境外参

加银行也可以不在港澳人民币清算银行或境内代理行直接开户,而是通过其他已经在港澳人

民币清算银行或境内代理行开户的境外参加银行与境内结算银行之间完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算资金划拨。应该说,这一定义主要是对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初期阶段的认识。以后有学者

给出了新的定义。也可以把它称为“港澳清算行模式”

[1]

。伴随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的

增加,清算行不再局限于港澳,而是有了更多的银行成为潜在的人民币支付清算行。也就是

说,可以在一些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当地货币当局协

商一致、共同认可,授权特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金融机构,为本地提供人民币结算、清算等

服务业务。

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自2003年、2004年起,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

分行成为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12年12月,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成为台湾人民币业务清

算行;2013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2014年6月,中

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分别成为伦敦和法兰克福的人民币

业务清算行;201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地区的人民币业

务清算行。

总的来说,授权境外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清算、结算等相关业务,有力地推动了境外人民币

清算、结算业务有序发展。但是,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清算行模式的重要性会逐渐减

弱,清算行的功能将“退化”为一般的代理行。原因主要有三点

[2]

: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

就没有必要继续给清算行以人民币购售额度;没有必要继续为清算行提供在境内银行间拆借

市场拆入和拆出人民币资金的额度;清算行将不再是境外人民币的主要“出路”(回流机

制)和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

(2)代理银行模式

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商业银

行,可与境外银行签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为其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其进行跨境

人民币清算和结算服务。境内代理银行与境外银行之间一般通过SWIFT系统传递支付指令,

通过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完成资金结算。截至2014年7月,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

共开立2317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达1.4万亿元。

(3)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经人民银行核准,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境内商业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

户。境外机构通过其境内开户银行进行人民币跨境收付,通过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完

成跨境资金结算。境内开户银行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来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截至

2014年7月,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在境内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1.88万个,账户余额为

1287.1亿元。

综上所述,当下,境外人民币清算、结算等业务主要是通过上述三种路径展开的。这三种管

道承担起人民币支付清算、结算等业务,并在离岸市场上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和回流机制等功

能。进而言之,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为被授权的金融机构提供“接口”;为人民币贸易等的

结算提供预先设定的流动性担保;在被授权信用内,向境内银行间拆借市场拆出或拆入人民

币资金,旨在为境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担保;赋予人民币资金返回通道以及人民币存款利

率的定价机制。

2.现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主要问题

(1)清算效率较低

首先,CNAPS主要立足于境内的支付清算,所以在报文的要求方面没有完全按照SWIFT格

式,而是使用中文作为发报语言,业务处理程序也和国际主要支付系统存在差别,存在清算

行两系统之间的转换问题。其次,虽然部分银行通过系统升级,报文已经能够自动转换,但

还有一些银行仍需要手工操作,极大地影响了跨境人民币清算的效率和资金的安全。最后,

尽管部分银行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但是由于CNAPS的国际认可度较低,其行名、行号等信息

仍需人工干预,查找行名、行号存在诸多困难,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通过SWIFT赋予每个银

行及其分行一个代码,这样就可以方便查询。统一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支付处理的效率。国

际主流银行使用SWIFT报文格式和英语传递信息,这样可以降低操作风险和交易费用。

(2)统计监测难度大

CNAPS的系统设置和报文设计主要针对境内人民币支付清算,并没有考虑人民币跨境清算的

需求

[3]

,没有办法与国际主要支付清算系统进行对接。一是由于境内及跨境人民币均通过

CNAPS进行清算,若发起行在系统中未做详细说明,系统则无法自动识别资金是否跨境交

易,解付行难以有效区分资金来源于境内还是境外,容易造成统计遗漏。二是由于国内大额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2960481a215615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