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以1998-2019年的CSSCI

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以1998-2019年的CSSCI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34

卷第

5

2020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ol.34No.5

May.2020

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

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

孙刚成左晶晶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追求的目标

为此

研究以中

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CSSCI)

中与教育现代化有关的

598

篇文献为样本

Cite

Space

软件

为分析工具

发现研究热点与趋势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

教育信息化

指标体系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上;在时间上主要被划分为泛化的概念与理念研究

开始转向教育现代化的

进程和不同层面的现代化研究

以及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具

体观测点研究三个阶段

现有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影响在于:概念泛化

缺乏

足够的实践指导价值

内生性不足

深陷借鉴与

指标式

泥淖;教育现代化观念转型缓慢

公平

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挑战

人的现代化落实困难;政府干预过多

无法激发百花齐放的多元探

索积极性

未来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改进与价值维度矫正包括:聚焦

中国教育现代

2035

的核心指标

克服研究概念泛化问题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强化落实教育现代化内涵

式发展的实践研究

回归人本观念

实现人

制度和办学条件三方面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励上下互动的教育现代化探索

总结百花齐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教育指标;教育公平

内生性;人的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120(2020)05

-

0026-

15

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

为教育发展开辟了新航道以来

教育现

升级行动

具有长期性

复杂性及系统性特

自邓小平同志

1983

年提出的

三个面

代化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探索与深化

期间

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颁发文件从

收稿日期

:

2019

-12-22

*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大招标课题

市级人民政府

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及相关省级部门履行教育行政职责的评价体系及组织

实施研究

(

编号:

ZDKT1921)

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教育学

(

编号:

2015SXra

)

l)

作者简介:孙刚成

(1969-),

男,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育经济与管理

左晶晶

(1993-),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引用格式:孙刚成,左晶晶.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

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

J

.

育与教学研究

,2020(5)

26

-

40.

Citation

format

SUN

Gangcheng,ZUO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Moderniza­

tion

in

China

laking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SSCI

during

1998

-

2019

as

an

Example

j

.

Education

and

leaching

Research,

2020(5)

26

-

40.

26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5

2020

5

国家层面对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

如:

1993

年颁发具有纲领性地位的

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

年颁发制定教育

现代化发展目标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X2017

年制

定实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的

国教育现代化

2030X2018

年教育智库与教

育治理

50

人圆桌论坛发布并宣称目前中国

教育现代化进程整体已经过半的

中国教育

现代化进程指数

2017

尤其值得关注的

,20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中国教

育现代化

2035

,

分别从战略背景

总体思

战略任务

实施路径以及保障措施五个

方面

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

对教

育现代化分阶段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现阶段教育现代化

的理论支撑状况

,

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

据库(以下简称为

CSSCI

数据库

)作为文

献来源

并以

教育现代化

为篇名检索词或

教育现代化

为关键词

,

时间范围设置为

1998

2019

年,进行精确检索并剔除非学术

文献及重复文献后最终获得

598

篇有效文

采用

Cite

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得到相应的图谱

以此来获得主题研究的热

点及研究趋势等内容

同时

引入扎根理

,

对关键词进行归类整理

,

分析当下教育

现代化发展维度的偏离点

以求更好地总结

现状

认清其现存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校正

方向

以期为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May.2020

教育现代化研究热点与前沿

可视化分析

篇名和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

是文献主题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对其进行统

计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炼出文章的思

想与主题

借助

Cite

Space

软件

1998

2019

CSSCI

数据库

598

篇关于教育现代

化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

,

通过绘制出

的知识图谱和统计出的数据来呈现中国教

育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演进趋势

文献计量角度分析

,

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

键词往往被看作是某时间范围内被着重关

注的话题

即研究热点和前沿⑴

由表

1

知,

教育现代化

作为中心议题

出现频次

以及中心性皆位列第一,分别为

419

次和

1

68

度,表明研究紧扣主题

与此同时

中心议题衍生出很多与

教育现代化

相关

的高频关键词

,

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发现

,

育现代化的研究层面主要集中体现在

高等

教育

区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基础教

传统教育

职业教育现代化

上;教育

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主要集中体现在

教育信

息化

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必多媒体教学

智慧

时代

上;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层面主要集中

体现在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

教育创新

教育公平

人的现

代化

社会现代化

上;教育现代化的衡量

标准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上

以上关键词

27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反映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所在

能大

致勾勒出

1998

2019

年教育现代化研究的

总体特征

与此同时,在生成的关键词共现

图谱

1

以及二次阅读文献的基础上

别从内容和时间两个角度进行热点与前沿

分析

1

教育现代化

研究频次工

4

次的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1

频次

419

42

中心度

1.68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序号

16

频次

6

6

6

6

6

6

6

6

5

5

5

5

5

中心度

0.00

0.02

0.00

0.04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2

0.00

0.00

0.00

关键词

区域教育

教育公平

2

0.09

高等教育

教育信息化

17

18

19

20

21

3

4

5

6

39

33

0.02

0.06

教育科研

现代性

教育改革

现代化

31

19

0.13

思想政治教育

0.01

0.06

高等教育现代化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7

17

10

10

22

23

8

9

10

11

0.03

中国教育

网络教育

知识经济

智慧时代

0.01

0.00

0.02

0.00

0.00

0.00

0.00

24

25

26

27

28

8

8

8

8

7

6

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

远程教育

教育模式

人的现代化

传统教育

社会现代化

12

13

教育创新

现代教育

14

15

29

4

4

指标体系

教育制度

教育技术

30

!F=2

(

LBY=e,e=2.0

和坷获

'2035

尹肿

次文献分析可知

教育现代化领域的教育信

息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征分析

路径探析以

m

W

角占教/

及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上

在特征分析方

1^7

时壮

n

,

有学者从技术属性和教育属性两个层面

进行划分

把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和多媒

秤吟

!

遶蠹

e

'

咼等教育现代化

朋岐育现代化

沪皿

化归为技术属性的特征

把开放性

共享性

交互性与协作性归为教育属性的特征⑵

另外有人则从转段和升级层面总结归纳教

育信息化的特点

即转段期体现为应用转向

1

1998

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关键词共现图谱

融合创新

,

升级期体现为由表及里

由被动

到主动

由跟进到并领⑶

在教育信息化推

从内容上分析教育现代化研究的

热点

动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路径探索方面

有研究

1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知识群主要由

信息技术

教育

基础教育

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

者认为要转换目标

,

避免犯

为教育现代化

而教育信息化

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就实

现了教育现代化

的错误⑷

有的研究从教

智慧时代

等关键词组成

结合图谱及二

28

育技术学专业出发

提出加强人才培养的顶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5

2020

5

层设计

以教育技术的方式培养教育技术人

从而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⑸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上

教育

信息化

十三五

规划

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

作为支持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

是国家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此同时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现代化发

展进程中获取的经验以及联合国在

全球人

类发展报告

中的主要指标来看

,

教育信息

化一直并将始终是帮助教育现代化实现的

重要指标

且具有先导性⑹

对此,有学者

提出不同看法

并不赞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

教育现代化的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

,他们认

为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但是

没有信息化也可以实现现代化⑺

O

2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知识群由

高中阶段教育

省域高等教育

推进路径

核心价值

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等关键词组成

结合图

谱及二次文献分析可知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

指标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现代化的

指标体系构建与思考上

女口

有研究基于

15

个副省级城市的教育现代化监测数据,

对监测中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

从而提出现有指标体系成熟度不一

对非义

务教育阶段教育重视不足

指标体系繁杂,

以及与公平和创新关系不够协调等问题⑻

有人从地方出发

提出教育现代化在指标体

系的构建上应该具有多维度

层次性

系统

性特点

且涉及教育普及

教育公平

教育质

May.

2020

软硬件投入以及国际化和教育贡献等多

方面的内容⑼

研究者则基于现有的教育

现代化指标体系

,

提出设计现代化指标体系

时应注意指标的重点与非重点

指标的多与

少以及指标的硬与软等关键点血

有的研

究在借鉴国际教育指标的基础上

提出中国

教育现代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立足国情

以公平为核心

注重学业成就测评指标

化教育服务能力指标

突出育人为本

教育

投入监测以及第三方测评的思考皿

有研

究者提出

公平正义

指标是教育现代化评

价的核心

认为公平正义价值应全覆盖于评

价指标体系也

有研究者从西部地区教育

现代化出发提出要从教育规模、

投入

质量

成就以及管理上构建指标体系血

O

3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

知识群由

义务教育

教育

均衡发展

”“

民主性

”“

社会公正

西部大开

教育理念

差距

等关键词组成

结合

图谱及二次文献分析可知

关于教育现代化

中的教育公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公平

的认识与路径探析上

在对教育公平的认

识上

早在

1998

年的时候

就有学者提出在

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及发展模式上要

充分体现教育公平

,

肯定了教育公平在国际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地位

,

确定其将成为

中国教育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

顾明远

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中把公平性列为

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特征之一血

中共中

国务院印发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29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见其重要性

此外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指数

2017

显示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在省

域之间的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上参差不齐,

长三角

京津冀

粤港澳等区域已经驶入快

车道

但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仍然受制于地

经济和人口等传统因素

,

信息技术

联网

+

平台等现代因素的应用不充分使得

其发展依旧缺乏动力和可持续性

在教育

公平的路径探析上

有研究者提出基于民主

化和平等化目标

,

保证城乡居民接受教育权

利和机会的公平

,

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

从城乡资源配置

学校建设等方面缩小差

距,

促进教育公平肮

有研究者从教育公平

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着手

,

提出借助教育信

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口

同时,

中国

教育现代化进程指数

2017

也从国家层面

上提出

要充分运用区域政策红利

转移支

人才保障

教育帮扶

共同体建设

改革

试验区

加大教育投入

加强教育法律保障

规划教育科学超前发展等多元手段

形成教

育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助力中西

部的教育现代化发展

4

•高等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

知识群由

思维形

现代教育意识

价值取向

教育国际

教育民主化

主体性教育

可持续性

发展

以人为本

创新能力

等关键词组

结合图谱及二次文献分析可知,高等教

育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经验

路径探

30

析以及指标体系上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

际经验方面

,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拉美国家在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欧美国家的依附,

反思中国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依附国际经

验时可能产生的利与弊

有研究者根据

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中面向全民

提供

终身教育和优质教育的特征

从大学发展的

条件

高等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创新

作以及信息化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发展提出建议血

还有研究者通过分析俄

罗斯

美国以及泰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

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方面

,

有研究从

责任承担者的角度独辟蹊径提出了

顶层设

基层创新

中层担纲

的建议如

研究从文化角度出发

提出大学文化在高等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加

有研究者

认为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需要理

论先行

用先进的理念和理论支撑指导高等

教育现代化实践加

有研究把教育制度

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公平作为推进高等教育

现代化的突破口凶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指

标体系方面

,

有研究者通过观测分析现有的

指标

,

预测高等教育现代化将继续推进指标

体系研究的区域化

加快指标体系导向和监

测机制建设,且在研究中更多体现学科立

场加

同时,还以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为

例,构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

还有

的研究则从毛入学率

教育生均经费

教育

经费

一流大学数量

留学生比例

接受过高

5

2020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5

May.

2020

等教育的劳动人口六个指标得出中国预计

潮流提出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

并重视科教

2020

年可初步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结

果加

兴国,开始运行多媒体教学

,

意识到信息化

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注重教师素养

从时间上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前沿

(二)

的提升以及从教育理念

体系与模式上开展

演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热点演

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第二阶段开始转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变情况

Cite

Space

自动生成的时间视图

以及不同时段的关键词列表进行了划分

和不同层面的现代化研究

(

2001

2014

年)

这一时期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上处于

在从时间发展上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热点与

前沿演变情况

根据不同时段热门关键词

摸着石头过河

的阶段

通过热门关键词

可以发现

教育现代化开始转向继续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基础教育等不同层面的

的排序

将中国当下教育现代化发展按时间

划分为三个阶段,详见表

2

第一阶段为泛化的概念与理念研究阶

教育

政府部门也开始介入

重视教育公平

并从政策上进行宏观指导

,

提出农村等欠发

(1998

2000

年)

该阶段的热门关键词

达地区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为了检测现代化的进程

,

这一时期在指

标体系的构建上已经有所研究

在概念上有泛化现象

尚未聚焦到教育现代

化的基本维度与指标体系上来

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

顺应时代发展

2

不同时段热门关键词排序表

序号

1

1998

2000

2001—

2014

2015—2019

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继续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

2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传统教育

监测

3

4

5

信息技术教育

区域教育现代化

监测评价

教育制度

教育科研

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

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6

高等教育现代化

终身教育

7

教育思想

教育职能

职业教育现代化

8

9

10

教育体系

教育理论

思政教育现代化

教育智库

农村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模式

智慧校园

11

12

知识经济

教育政策

中国教育现代化

大数据

区域教育

教育规划

科教兴国

多媒体教学

教师素质

俄罗斯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

文化创新

13

14

智慧教育

智慧时代

15

民族教育

教育治理

民族教育现代化

16

教育质量

17

学校管理

指标体系

31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第三阶段为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

2020

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战略目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观测点的

标下

,

当下国内对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多的是

进行检测与评价

同时

也在为

2035

年总体

实现教育现代化

迈入教育强国的目标进行

研究

2015

2019

2017

年提出的

中国

教育现代化

2030

行动计划使得中国教育

现代化发展成果在政策指导下缓慢增长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热门关键词可以发现,

除了

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

智慧时代

积极的准备

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的偏离与影响

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工程正在开展之外

3

聚焦编码

(现有研究与教育现代化价值维度的偏离

聚焦编码

聚焦编码

属类

亚属类

对应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

进程

现代性

教育改革发展

代化进程

概念

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转型

现代教育

治理体系

理论与实践

、教学制度

思想体系

教育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

经济体制

教育理念

改革、

发展战略

方法论

、教育

概念与内涵

形态

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邓小平理论

社会现代化

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

治理能力

现代化

发展策略

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思想

国际视野

考试招生制度

培养生态理念

公民教育

理论神话

话语研究

教育变革

知识社会学

邓小平教育理论

教育独立思潮

教育观念

国民教育体制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指标体系

教育信息化、

学堂

广东

江苏省

俄罗斯

西藏

全球化

传统

上海

日本

区域

教育

珠江三角洲、

民族

教育经费

教育监测

教育评价

文化传统

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

强省

、国际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

传统教育

教育国际化

局域网

县域教育

信息时代

发展模式

京市

斯大林模式

德国

历史意识

学科建设

学校自主办学

教育现代化评价

教学模

教师队伍现代化

传统教育、

教学教育

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

美利坚合众国

不发

达国家

办学条件

硬件建设

评价指标

推进路径

经费、

教师队伍

大数据

学校自主发

价值维度

盐城协助学习

教育治理

办学特色

研究型大学

智慧时代

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督问责

多元教育

导师制

信息资源建设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

经济发展

人的现代化

农村教育现代化

价值取向

农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素质教育

主体性

教育民主化

、现代教育技术

思维形式

基础

教育

乡村

文化自觉

学习型社会

职业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

资源

质量

人的全

面发展、终身学习

人才培养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2030

教育强国

主体性教育

、人文

发展目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差距

前景

民办学校

西部地区

素质教育

时间管理

欠发达地区

九年义务教育

公平

教育质量

知识资源

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

培养目标

平均

、教育

生态

信息化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

乡村教育现代化

县域内教育冲突

权利义

贫困地区

高考改革

学生负担

体育教学

教育普及与公平

创新精神

农村教育资

教育均衡化

精神文明建设

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德建设、资源配置

高级专门人才

质教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工作者

民主

教育局

教育行政组织

中国教育协会

教育科研

关涉主体

育家

政策发布者

研究院

校长专业发展

邓小平同志、

乡村教师

校长

陶行知

受教育

习近平

保罗•朗格朗、学校管理者

思想家

中央政府

32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5

2020

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教育现代化评

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

课题组采用德尔菲

,

在多次征询多个教育现代化研究专家的

基础上

将中国教育现代化价值维度凝练

为:科学

民主

法治

公平和开放⑵

为了

更好地了解现有的研究与教育现代化价值

维度是否一致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以上

五个维度引入扎根研究方法

利用

Cite

Space

自动生成的高频关键词

1

563

合并语义重复关键词的基础上

选择与文章

价值维度相关的关键词

,

对其进行分类并进

行较为规范的三级编码

得出现有理论与实

践研究成果偏离的原始数据

详见表3

,

关键词分析及二次阅读文献的基础上

文章

将现有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

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教育现代化研究概念泛化,缺乏足

够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国内现有的研究中

学者们对于教育

现代化的概念众说纷纭

,

如:有人指出教育

现代化除了教育硬件设施的现代化之外

重要的是教育思想

观念

内容

方法以及教

学的现代化

,

而要想实现这些

,

不断进行改

革和创新是必要的宓

有人认为教育现代

化是指与教育形态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

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凶

有人认为教育现

代化是一种推进教育从旧模式向新模式演

变的

改革化

系统化

全球化

整体化

长期

不可逆化

进步化

适切化以及循环递进

May.

2020

的进程

3

顾明远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以现

代信息社会为基础

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

,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过程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皿

o

结合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和表

3

的关键

词可以发现

现有研究在教育现代化的概念

上具有泛化的表现

他们在概念界定中集

中使用了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转型

现代教

、治理体系

理论与实践

教学制度

思想

体系

教育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

经济体制

改革

发展战略

方法论

教育形态

社会主

义教育体系

邓小平理论

社会现代化

知识

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考试招生制

、理论神话

话语研究

教育变革

知识社

会学

邓小平教育理论

教育独立思潮

国民

教育体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关键词

,

使概念涵盖面宽泛杂乱

不同的教育学者对

同一教育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

缺乏从

科学角度对概念进行的统一与整合

教育

现代化概念的泛化

,

不仅使理论研究的深化

遭遇了困难

,

而且导致了教育现代化实践的

迷茫

凡此种种

都给教育现代化的理解或

实践带来了不良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

点:第一

教育现代化概念的科学性和明晰

性难以得到保障;第二

不利于把握教育现

代化的本质

第三,不利于给出操作定义

不利于多维度发展

即便是同一国家

区域的不同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也有所差

异,因而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

中国学者对

33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于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定义仁智互见

,虽然这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者从多角度对教

育现代化进行探索

但也因为概念范围的泛

化而降低了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科学性

教育现代化研究内生性不足

深陷

借鉴与

指标式

泥淖

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长期的历史进程

,

它的发展必然要依托群众的自发性和广泛

参与性

,

并且要在借鉴成功进入教育现代化

国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本土特色走内

涵式发展道路

通过表

3

及二次阅读文献

研究可以发现

关键词检索中呈现了不同国

家和国内不同地区众多的教育现代化模式

与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研究中提出的教育

现代化发展模式多样

,

但也存在两种极端现

,

一种是空中楼阁式地借鉴西方教育现代

化发展的理论模式

,

一种是为完成任务单纯

从硬件上翻新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换汤不

换药

现象

,

两种极端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教育现代化

按照学者冯增俊对教育现代化的类型

划分

中国仍处于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阶

段,主要以借鉴西方先进模式及革命性

范性

自上而下为特征

3

换言之

在民众

现代性观念尚低的情况下

,

政府层面通过政

策改革等强制性手段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提前进入教育

现代化

但是

长此以往可能会事倍功半

因为

成功进入教育现代化阶段的英

34

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具有自发性

渐进

性及自下而上性特征

,

是一种民众自发要求

的现代化进程

除此之外

中国现阶段还陷

入了完成

指标式

任务的泥淖

即给传统教

育穿上

现代化

外衣,着重打造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形式

,

忽略了教育现

代化发展的核心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理

念的现代化

在义务教育的普及下

当下国

内各个地区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办学需求

人人有书读

的目标已经实现

但在教师

素质

办学水平

办学质量等内涵建设方面

,

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

在评价学校

评价教育时

,

硬件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内涵

硬件建设只要资金充裕就

能立竿见影

而内涵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渐

进的人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生命质量不断

提升

人格修养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强化本土教育内涵发展

必须将学校内涵提升摆在优先地位

,

努力使

内外教育相结合

提供多元

个性的现代化

教育服务

教育现代化观念转型缓慢

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具有挑战

人的现代化落实困难

对于什么是人的现代化

,

以及如何定义

人的现代化

,

在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中皆有

所提及

如:

教育

2030

行动框架

指出

育现代化

2030

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人都

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拥有创造性

批判性

思维方式

具有可操作技能

,

培养其好奇心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5

2020

5

勇气和坚韧性宓

有人认为

人的现代化

应该包括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素质的综合

发展

人的适应与创造的一致性发展

有研究认为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现代性发

发展的现实活动

是人的价值

知识

为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是由传统人向现

代人的转变

此外,恩格斯认为

人的现

代化是生活

素质

,

能力和关系上的全面发

展心

通过表

3

及二次阅读文献可以发现

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

育以及实现

人的现代化

而教育观念和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

人的现代化

实现

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什么是

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等问题,

以上学者皆有所提及

,

但现有研究在教育观

念与

人的现代化

的关系上存在认识不清

的现象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

人的现代

的指导者

但在实际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却本末倒置

企图先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

再转变人的教育观念

在多次查阅相关

文献的基础上发现

,

由于教育软硬件投入有

人口基数较大以及教育发展长期遗留的

分数至上等问题

,

导致虽然当下中国教育现

代化进程已经过半

,

但是各阶段学校在实际

办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了解人的现代化

未把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乃至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在教育

领域中还只能是一个或然性的命题

同时,

May.

2020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实现

人的现代

基础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是当下及未来教育发展的任务与方向

也是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综上,

产生

的影响体现在:第一,社会各界尤其是受教

育层次较低的群众对现代化的理解仅停留

硬件

现代化层面;第二,对

人的现代

理解产生偏差;

第三,落实

人的现代化

和评价

人的现代化

存在困难;第四

公平

和效率难以保障

以上问题在国家社科基

金重点项目调研成果中也得到了印证

实证

研究发现的问题同样指向对器物的改进超

过对人本身的关注

,

作为教育现代化核心内

容的人

公平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没有得到

足够的重视和改进泅

政府干预过多

无法激发百花齐放

的多元探索积极性

民主既是一种制度

也是一种生活方

教育中的民主也是一种人人享有

、人人

参与

人人监督的社会生活

根据表

3

可以

发现

虽然当下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关

注一线教育工作者

教育家以及学校领导者

等的意见与想法

但是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

现象

深入人心的教育现代化观念和自觉行

动明显不足

依据学者对当下教育现代化类型发展

的特征划分

中国主要处于自上而下的教育

发展模式之中

即依靠政府部门进行政策引

,

发动教育改革

,

提高民众觉悟

,

这在一定

35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程度上为中国如期甚至提前进入教育现代

化行列提供了保障

但是

也因为政府干预

过多使得教育现代化偏离民主维度

无法形

成百花齐放的创新探索新局面

对此

中国

学者龚放以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例提出

顶层

设计

基层创新

中层担纲

的建议如

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央下放权力和解除条条

框框基础上的

根据历史发展规律,随着教

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

展类型将会由后发外生型向后发内生型转

并形成政府推动和民众自发的上下互动

的作用机制血

学者周洪宇也表示

推进

教育现代化的重点

可能现在就是以深化教

育领域的

放管服

改革来加快推进教育现

代化。

就是选择放权,

政府下放行政权

力,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

厘清政府

市场

社会边界的相互关系

防止政府在管理上出

现错位

越位或者不到位

就是进行管

理变革

就是优化服务,减少行政审批

干预,提升政府供给的服务质量

这是目前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方面。

国家社科基

金重点项目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

进路径

的研究成果同样认为统一的管控有

违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诉求

需要减少刚性扩

大弹性

增加教育现代化的地方性和自主

性旳

此类问题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教育

相关方面的改革引导者虽然在思想上立足

高远

理论上中西结合

,

但在实践上难免会

有所欠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所提

36

出的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缺乏必要的实

践价值且限制了中层和底层群众对教育现

代化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创新;与此同时

府干预过多会降低社会各界多元探索的积

极性

,

导致人人参与

人人监督的民主性特

征显现不足

未来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改进与价值维度矫正

聚焦

教育现代化

2035

的核心指

,

克服研究概念泛化问题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其既能通过规律预见实践发展的宏观过程

和结果

也对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

应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并贯穿到教育现代化发展始

终,不断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関

在思想观

念上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

以教育发展的国

际化

高质量化

均等化

终身化为着力点,

以面向人人

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以德为

融合发展

共建共享为基本理念

,

培养创

新型师生

再次

分层次

分领域

分阶段

分区域解读学习教育现代化精神

,

为教育现

代化实践指导提供知识基础与理论支撑

最后

实践检验真理

在教育现代化理论指

导实践发展的过程中

也要与时俱进

,

不断

更新与补充新的教育理论指导

从而使教育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

共同推进中国

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同时

也要求后续研究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

5

2020

5

者在提出研究概念时避免泛化

要聚焦教育

现代化的宏观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维

,

而不是仅根据教育的某一现象或者某一

问题提出以偏概全的定义

,

要使概念具有科

学性

明晰性特征

以反映现象背后的本质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强化落实教

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研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一些已经进入

教育现代化行列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

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还在进行之中

对于中西

方国情存在的差距与不同

既不能忽略不

也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

式。

因此

在当下和未来的教育现代化发展

中要立足本国国情

按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

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国的教育现

代化发展

首先

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扎

根中华大地,立足时代特征

,

取其精华

弃其

糟粕

融贯中西

面向未来

以新的发展理念

和教育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

重点聚焦中

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突出解决

民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

其次

完善区域教

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

,

深入

实施东西部协作

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教

育现代化建设

最后

要避免过分

指标

在硬件条件现代化的同时

教育现代

化发展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向发达地区学

借鉴的方式

,

来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现

代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提升

这就要求研

究者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要聚焦教育现代

May.

2020

化的价值维度及其落实路径研究

考虑中国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情况

,

不能把发达地

区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整个国

家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标准

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而非把某

一理论或者实践方案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

万金油

回归人本观念

实现人

制度和办

学条件三方面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坚持一切从人出发,

把人作为具体的

把人的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作

为最高目标

首先

要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核

心是围绕人的全面

终身

自由发展来展开

人是根本,教育设施与手段的现代化只

是实现

人的现代化

的抓手或途径

因此,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要时刻以人

的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为主旨

始终坚持以

人为本

围绕人才培养

人的全面发展发力

力争最大化地释放人的创造潜力

3

,

帮助

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次

要建立协

同规划机制

,

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

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

,

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最后,要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

培养德智

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快信息化

时代能够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校园建设

化办学硬件与软实力的有机结合

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发展

,

逐步实现人

制度

和办学条件三方面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从而

回归人本观念

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未来的

37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研究过程中

尤其是与教育相关的研究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

把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放到首位

不要本

末倒置

鼓励上下互动的教育现代化探索

(四)

总结百花齐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社会发展是

有规律的

,

这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

,

规律办事

根据历史发展规律

随着教育现

代化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类

型将会由后发外生型向后发内生型转换

形成政府推动和民众自发的上下互动作用

机制

这就要求人们:首先

要转变传统教

育思想理念

了解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过程需

要政府

机构

企业

学校

专家

学者

教师

学生等各主体协同努力

其次

各级部门要

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

,

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

只有分类指导

精心

筹划

精准实施

才能有效地推进

最后

了能够尽快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征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

要广泛征求意

,

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参与,协同研

,

并对各方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进行认真

研究且予以合理采纳

继而,通过探索出的

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世界教育发

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些都要求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既要

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文件精神为指

导,又不能一味地

唯命是从

要适当地建

议政府放权

鼓励多方探索,积极向百花齐

38

放的行动态势引导

参考文献

[1]

素.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研究热点

主线的计量研究

基于八种

CSSCI

教育期刊

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

[J].

教育研

究与实验

,2011(6):20

-

24.

[2]

杨晓宏

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

[J].

化教育研究

,2005(1)

27

-

33

.

[3]

刘雪飞.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动因

特征方向与本质内涵

[J]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8):15-21.

[4]

王柯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努力实现教育

现代化

[J]

.

理论视野

,2013(11)

18-21.

[5]

杨宗凯.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

技术学专业的历史担当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5-11.

[6]

任友群

郑旭东

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

教育的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

(

2016)

解读

[

J]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

(5)

3-9.

[7]

李芒

蒋科蔚.教育信息化与

现代化风险

[J]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2)

3-12.

[8]

.15

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数据

分析与反思

[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74-

81.

[9]

谢绍膳

马晓燕

鲍银霞.地方教育现代化监测

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践研究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39-42.

[10]

褚宏启.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考

[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1)

14-16.

[11]

曾天山

吴景松,崔洁芳

等.国际教育指标的

5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5

2020

5

选择应用与借鉴

[J]

.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

21-26.

[12]

杨小微.教育现代化评价之核心指标三问

[J]

.教育科学研究

,2015(7)

5-9.

[13]

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

[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0(6)

133

-

136.

[14]

陈兴明.教育公平

教育现代化面对的课

[J]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2)

:

49-52.

[15]

顾明远.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

[J]

.人民教育

2007(13-

14):8-

11.

[16]

韩清林

,

秦俊巧.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

研究

[J]

.

教育研究

2012(8)

4

-

12.

[17]

周春良.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

发展与创新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3)

43-

46.

[

18

]

宋饪劫.拉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解读

与反思

[J]

.

高教探索

,2010(1)

58

-

62.

[19]

岩.全民

终身

优质

欧洲高等教育现代

化的三个面向

[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3)

123-

128.

[20]

放.

顶层设计

基层创新

中层担

试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J]

.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2)

11-15.

[21]

成长春.大学文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

径研究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5)

60

-

64.

[22]

瞿振元.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先行

[J]

.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2)

3-5.

[23]

何传启.制度

质量

公平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

化的突破口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7):8-

May.2020

10.

[24]

杨小峻

毅.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

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32(2):1-

10.

[25]

杨小峻

张传庆

等.西藏高等教育现

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J].

民族教育

研究

,2016(2):32-39.

[26]

俞佳君.中国离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

多远

几个关键指标的国际比较

[J].

教育

研究与实验

,2015(2)

23

-

28.

[27]

高娅敏.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五大价

值维度

[N]

.

中国教育报

,2017

-04

-

13(6)

.

[28]

李铁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

认真学习

宣传和实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

[J]

.中国高等教育

1993(4)

3-8.

[29]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性质与分析框架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8(3):9-

13,35.

[30]

冯增俊.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J].

教育

研究

,1999(3):12-

19.

[31]

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J].

育研究

2012(9):4-

10,26.

[32]

熊建辉

臧日霞

杜晓敏.迈向全纳

公平

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教育

2030

行动框架

之具体目标和指示性策略

[J].

界教育信息

,2016(4)

18-27.

[33]

卢晓中.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与大

学素质教育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6)

:

13-

17.

[34]

郑永廷

等.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M].

京:人民出版社,

2006:11.

[35]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M]//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

卷.北京

人民出版

39

20

薯翼月孙刚成左晶晶冲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校正

1998-2019

年的

CSSCI

文献数据为例补

20

,1972:71.

[36]

杨小微.反思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N]

.

中国

[38]

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EB/OL]

.

(2019

-02

-

23)

[

2019

-

07

-

01

].

http

//www.

gov.

教育报

,2017-04-

13(6).

[37]

李学良

杨来恩

婷.教育现代化评价指

cn/xinwen/2019

-

02/23/content_

5367987

.htm.

[39]

纪大海.教育现代化:释放人的本质力量

[J].

标体系如何优化

[N].

中国教育报

,2017

-

04

-13(6).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33(7)

封二.

(责任编辑:李文玉)

The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aking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SSCI

during

1998

-

2019

as

an

Example

SUN

Gangcheng

ZUO

Jingj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Yan

5

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

716000,

China)

Abstract

: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the

goal

pursued

by

China

at

this

stage

and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

Therefore

,

this

study

takes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9

as

a

data

sample

and

uses

Cite

Space

software

for

visual

analysis

.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educational

infonnatizatioii

index

system

educational

equ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modemization

.

In

terms

of

time

,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which

are

generalization

concept

and

concept

research

stage

,

beginning

to

turn

to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stage

of

modernization

at

dif

­

ferent

levels

,

an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pecific

observation

point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Therefore

,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iation

of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edu

­

cational

modernization

lies

in

:

generalization

of

concept

and

lack

of

sufficient

practical

guidance

value

;

endogenous

defi

­

ciency

and

trapped

in

the

quagmire

of

reference

and

index

;

slow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

­

tion

,

fair

and

high-quality

education

is

challeng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modernization

is

difficult;

excess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uppresses

the

enthusiasm

of

pluralistic

exploration

.

Therefore

,

the

improvement

and

value

dimen

­

sion

cor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in

the

future

include

:

focusing

on

the

core

index

of

China

?

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35,

overcoming

the

problem

of

generalization

of

research

concept;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ality

and

local

conditions

;

return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and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

­

tion

of

people

,

system

and

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

encouraging

the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

and

summarizing

the

flouris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

Key

word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hina

'

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35;

education

index;

education

equity;

endogeny

;

human

modernization

40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781565a181479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