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是什么概念

闪存是什么概念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铁三角耳机官网旗舰店)

闪存是什么概念?

闪存的基本概念 闪存的英文名称是"Flash Memory",一般简称为"Flash",它也

属于内存器件的一种。不过闪存的物理特性与常见的内存有根本性的差异:目前各类DDR、

SDRAM或者RDRAM都属于挥发性内存,只要停止电流供应内存中的数据便无法保持,

因此每次电脑开机都需要把数据重新载入内存;闪存则是一种不挥发性

(Non-Volatile)内存,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其存储特性

相当于硬盘,这项特性正是闪存得以成为各类便携型数字设备的存储介质的基础。 NAND

闪存的存储单元则采用串行结构,存储单元的读写是以页和块为单位来进行(一页包含若

干字节,若干页则组成储存块,NAND的存储块大小为8到32KB),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

在于容量可以做得很大,超过512MB容量的NAND产品相当普遍,NAND闪存的成本

较低,有利于大规模普及。NAND闪存的缺点在于读速度较慢,它的I/O端口只有8个,

比NOR要少多了。这区区8个I/O端口只能以信号轮流传送的方式完成数据的传送,速

度要比NOR闪存的并行传输模式慢得多。再加上NAND闪存的逻辑为电子盘模块结构,

内部不存在专门的存储控制器,一旦出现数据坏块将无法修正,可靠性较NOR闪存要差。

NAND闪存被广泛用于移动存储、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新兴数字设备中。

三星、东芝、Renesas和SanDisk是主要的NAND闪存制造商,其中三星电子凭借价格

和技术双重优势获得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去年第三季度超过Intel公司成为全球

最大的闪存制造商。由于受到数码设备强劲发展的带动,NAND闪存一直呈现指数级的超

高速增长,NAND可望在2006年超过NOR成为闪存技术的主导。 数码闪存卡:主流数

码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是闪存最主要的市场。

前面提到,手机领域以NOR型闪存为主、闪存芯片被直接做在内部的电路板上,但数码

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设备要求存储介质具备可更换性,这就必须制定出接口标

准来实现连接,闪存卡技术应运而生。闪存卡是以闪存作为核心存储部件,此外它还具备

接口控制电路和外在的封装,从逻辑层面来说可以和闪盘归为一类,只是闪存卡具有更浓

的专用化色彩、而闪盘则使用通行的USB接口。由于历史原因,闪存卡技术未能形成业界

统一的工业标准,许多厂商都开发出自己的闪存卡方案。目前比较常见的有CF卡、SD卡、

SM卡、MMC卡和索尼的Memory Stick记忆棒。 CF卡(CompactFlash) CF卡是美

国SanDisk 公司于1994引入的闪存卡,可以说是最早的大容量便携式存储设备。它的大

小只有43mm×36mm×3.3mm,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卡体积的四分之一。CF

卡内部拥有独立的控制器芯片、具有完全的PCMCIA-ATA 功能,它与设备的连接方式同

PCMCIA卡的连接方式类似,只是CF卡的针脚数多达五十针。这种连接方式稳定而可靠,

并不会因为频繁插拔而影响其稳定性。 CF卡没有任何活动的部件,不存在物理坏道之类

的问题,而且拥有优秀的抗震性能, CF卡比软盘、硬盘之类的设备要安全可靠。CF卡的

功耗很低,它可以自适应3.3伏和5伏两种电压,耗电量大约相当于桌面硬盘的百分之五。

这样的特性是出类拔萃的,CF卡出现之后便成为数码相机的首选存储设备。经过多年的发

展,CF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容量从最初的4MB飙升到如今的3GB,价格也越来越平实,

受到各数码相机制造商的普遍喜爱,CF卡目前在数码相机存储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

二位。 MMC卡 (MultiMediaCard) MMC卡是SanDisk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97

年合作推出的新型存储卡,它的尺寸只有32mm×24mm×1.4mm、大小同一枚邮票差不

多;其重量也多在2克以下,并且具有耐冲击、可反复读写30万次以上等特点。从本质

上看,MMC与CF其实属于同一技术体系,两者结构都包括快闪存芯片和控制器芯片,功

能也完全一样,只是MMC卡的尺寸超小,而连接器也必须做在狭小的卡里面,导致生产

难度和制造成本都很高、价格较为昂贵。MMC主要应用与移动电话和MP3播放器等体积

小的设备,而由于体积限制,MMC卡的容量提升较为困难,目前MMC产品以128M容

量为主,256MB、512MB主要供应给数码发烧友及特殊用户使用。MMC4.0标准的极速

1-2GB MMC存储卡问世,新标准的MMC多媒体存储卡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150倍速

(22.5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20倍速(18MB/S)。MMC4.0标准同样和

原有的MMC存储卡及SD存储卡插槽兼容,可广泛使用在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

其他移动数字设备等。MMC4.0标准由MMCA多媒体存储卡协会在MMC3.2标准的基础

上推出的。 SD卡(Secure Digital) SD卡的英文全称是Secure Digital Card,意为安

全数码卡,它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研制。SD卡仍属于MMC

标准体系,SD比MMC卡多了一个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故

而得名。 SD卡的尺寸为32mm×24mm×2.1mm,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厚一些

而已。但SD卡的容量比MMC卡高出甚多,SanDisk和松下公司都已推出容量高达1GB

的SD卡。不过当前的主流还是64M、128M和256M容量,512MB以上的产品还相当

昂贵。读写速度快是SD卡的另一个优点,它的最高读写速度已突破20MB/s、几乎达到

闪存读写速度的极限。此外,SD卡还保持对MMC卡的兼容,支持SD卡的插口大多数都

可以支持MMC卡。更重要的是,SD卡比MMC卡易于制造,在成本上有不少优势,SD

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在MP3播放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电脑及便携式摄像机,

目前SD卡接口支持者除了东芝、松下和SanDisk外,还包括卡西欧、惠普、摩托罗拉、

NEC、先锋和Palm等公司。

USB相关知识讲座

说到USB,在座的各位同仁应该都不陌生,之前我也是使用一些USB产品,但自从我

们公司开始重新开发MP3数码随身听产品后,对USB的了解才比较全面一些,但由于我

是硬件出身,对软件方面了解得不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USB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USB相关知识

1、 USB简介

可以说现在USB接口是目前大家使用最频繁的接口,而且是愈来愈有把所有接口都淘

汰的趋势。。。现在打印机、数码相机、U盘(闪存盘)、MP3 Player、鼠标、键盘、外置

光驱、移动硬盘(外置硬盘)都使用了USB作为于计算机交换数据的接口;

以往大家使用 USB 接口的存储设备时,主要的原因是它随插即用、内含 5V 电源的便

利特性。但随着U盘、 MP3播放器,甚至MP4等产品的内存容量加大,与 USB 硬盘外

接盒、 USB 光盘外接盒的普及,大容量的 USB 存储设备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

虽然2000年4月时,USBIF(USB Implement Forum-USB执行委员会? )就已

经制定出 USB 2.0 ,现行市面上大部分计算机周边产品也都使用了USB2.0接口,但仍有

不少产品仍然采用 USB 1.1 规格,这就给我们的选购带来了不少麻烦。

现在,经常存取动辄 3 、 4G 硬盘数据的玩家,逐渐开始重视 USB 1.1 与 USB 2.0 的

速度差异。毕竟, USB 2.0 的传输速度是 480Mbps ,但 USB 1.1 的传输速度只

有 12Mbps ,每秒的传输速度差距高达 40 倍,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效率分外重要。

USB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英文缩写,它是通过PCI总线和PC

的内部系统数据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送。USB同时又是一种通信协议,他支持主系统(host)

和USB的外围设备(device)之间的数据传送,在USB的网络协议中,每个USB的系统有

且只有一个host,因此,很多的朋友问我是否可以将两台PC的USB口通过A-A头连接

起来,是否可以实现通信,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对于电脑主板上的USB设备,都是host,

如果连起来就是两个host的通信,这样一来的一个USB的系统有了两个的host,与它的

网络协议冲突。Anchorchip出了一个可以直接连接的设备(好象是AN2720SC),实际上

是一个由两个背靠背的USB的device组合起来的一块芯片;

2、USB接口的分类

按照以前的说法,有USB1.0、USB1.1和USB2.0三种接口方式,不过据称USB协会

在2004年年底重新命名了USB标准:将USB1.1的说法彻底取消了,所有的接口都统称

USB2.0接口,现在的USB2.0标准按速度划分为三大类,具体的分类是:

●USB2.0 High Speed:理论速度是480Mbps,对应之前的USB2.0;

●USB2.0 Full Speed:理论速度是12Mbps,也就是过去的USB1.1;

●USB2.0 Low Speed:理论速度是1.5Mbps,这个一般用于鼠标、键盘等对速度要

求不高的外部设备。

现在还有一种USB OTG,原来说是USB 2.0 的补充规格,也有人说是USB2.0的加强

版,因为具有OTG功能的USB对我们的使用非常方便,而目前一般的便携设备上出现的

还不是特别多,后面专门介绍一下。

3、USB接口的传输速度

连接类型

传输速率 (兆位/秒)

串口

.92 Mbps

标准并口

.92 Mbps

USB 1.0/1.1

1.5 Mbps

USB 2.0 全速

12 Mbps

ECP 并口

24 Mbps

IEEE1394 (Firewire)

400 Mbps

USB 2.0 高速

480 Mbps

Bps指得是 位每秒,如一首4分钟长128KBPS的歌曲大小为:4*60*(128Kbps/8)

/1024=3.75M

USB接口支持1.5Mb/s(低速)、12Mb/s(全速)和高达480Mb/s(USB 2.0规范)的数据

传输速率,扣除用于总线状态、控制和错误监测等的数据传输,USB的最大理论传输速率

仍达1.2Mb/s或9.6Mb/s,远高于一般的串行总线接口。

例子:目前市场上MP3播放器的接口都标明的是UBS2.0了,一些MP3播放器在包

装盒上标明“USB2.0 High”,有的标明“USB2.0 Full”,而有的MP3则标的是

“USB2.0,480Mbps”,这显然比较含糊,很容易蒙蔽消费者。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可

以看出,当写入的歌曲容量不大时,采用这两种USB2.0接口的MP3的写入时间相差还不

很大,但当写入的歌曲容量较大时,写入的时间差别就比较大了。如果用700KB/s甚至是

300KB/s的速度来写入大容量文件的话,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

曾经有人专门测试过USB 1.1 与 USB 2.0 的传输速度,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主板支持USB 2.0,且所有驱动程序都已安装成功,实测结果显示USB 1.1 的闪存盘,每

秒的读取速度顶多只有 1,000kb/sec ;而 USB 2.0 的闪存盘,每秒的读取速度却可

超 6,000 kb/sec 。

4、影响MP3的USB接口速度的因素(下面说的USB2.0均指高速版的USB2.0)

1.主板是否支持USB2.0,电脑配置的高低对传输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不同版本操作系统以及主板USB2.0驱动版本。Windows 98以下的版本及

WIindows NT都不支持USB2.0,对USB2.0支持得最好的是Windows XP SP1及以上

版本。

3. MP3播放器采用的芯片也会影响传输速度。采用“炬力方案”的MP3的传输速度

就比较慢;而采用Telchips、SigmaTel、Philips这些芯片的MP3,传输速度明显有一定

的提升。并且采用不同型号芯片的MP3的传输速度也有差异,比如SigmaTel 3520 支持

USB 2.0 High Speed,SigmaTel 3502就只支持USB 2.0 Full Speed,炬力 ATJ2085支

持USB2.0 Full Speed(现在有不少低价MP3都是采用的这款芯片)。

3播放器的存储介质。一般来说,采用硬盘存储介质的MP3的传输速度,比采

用闪存存储介质的MP3要快一些。

3播放器的固件。在同一台电脑上拷贝歌曲,即使采用同样的芯片和介质,MP3

的传输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MP3的新版本固件往往能修整旧版本固件在传输速度方面的

BUG,让MP3的传输速度更快!

5、USB接口的优点

A、统一了外设接口:USB为所有的USB外设提供了单一的、易于操作的标准的连接

类型。这样一来就简化了USB外设的设计,同时也简化了用户在判断哪个插头对应哪个插

槽时的任务,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

B、 节省系统资源:USB排除了各个设备象鼠标、调制解调器、键盘和打印机设备对

去系统资源的需求,因而减少了硬件的复杂性和对端口的占用,整个的USB的系统只有一

个端口和一个中断,节省了系统资源。

C、USB支持热插拔(hot plug):也就是说在不关PC的情况下可以安全的插上和断开

USB设备,动态的加载驱动程序。其他普通的外围连接标准,如SCSI设备等必须在关掉

主机的情况下才能增加或移走外围设备。

D、USB支持PNP(即插即用)。当插入USB设备的时候,计算机系统检测该外设并

且通过自动的加载相关的驱动程序来对该设备进行配置,并使其正常工作。

E、 USB在设备供电方面提供了灵活性。USB直接连接到Hub或者是连接到Host

的设备可以通过USB电缆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池或者其它的电力设备来供电,或使用两种

供电方式的组合.并且支持节约能源的挂机和唤醒模式。

F、 USB提供全速12Mbps的速率和低速1.5Mbps的速率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外

设。

G、 针对不能处理突然发生的非连续传送的设备,如音频和视频设备,USB可以

保证其固定带宽。

H、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外围设备的要求,USB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数据传送类型。

I、 USB使得多个外围设备可以跟主机通信。

6、USB的协议

不同版本的协议有所不同,不过从USB1.0→USB1.1→USB2.0→USB OTG的不断演

变,都是朝着更方便实用方面发展,其协议也是慢慢升级完善的。

本部分比较专业,都是一些学术术语,只有真正搞USB底层开发的才会深入去研究,

对此有兴趣的可以找相关的资料,我这也保存有一些。

7、USB OTG简介

(1)USB OTG就是USB On-The-Go的简称, 它是USB2.0规范的补充,结合了

对移动应用友好的新特性,包括低功耗、更小的USB接头以及在相同的USB端口上增加

了双重角色的功能(作为主机和外设的功能)。OTG通过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相互之间

对等连接使传统的只能作为USB外设的移动产品的性能和连接性得到扩展。

(2)USB OTG 的特点

●可以不必通过PC就可以实现点对点的连接,如一个具有OTG功能的外设可以跟其

它外设直接通讯;

●可以实现主从角色转换,On-The-Go 设备非但能与其他 On-The-Go 设备连接,由

于內嵌 USB 主机端与 USB 外设功能,因此当它连接到一个普通 USB 外设时,它可以扮

演 USB 主机端的角色,而当它连接到一个 USB 主机端時,则可以扮演 USB 外设角色;

●USB OTG通过五脚接口和五线电缆传输数据。除了传统的“VBUS”、“D+”、

“D-”、“GND”四个针脚外,第五个针脚为“ID”脚,ID脚决定了初始化的主从角色:

在Mini-A插头中,ID短路接地,所连设备被初始化为主;在Mini-B插头中,ID悬空,

所连设备被初始化为从。在软件控制下,主从角色也可以利用主设备转换协议 (HNP)进行

互换。

●主设备可提供低功率输出,最小为8mA的电流到USB电缆,当不传输时可关掉

VBUS。在VBUS关闭时,如从属设备需要使用总线,则可请求主设备开启VBUS,为VBUS

重新供电。低功耗可支持USB设备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延长电池寿命,节省能

源。

备注:双角色工作原理

OTG双角色设备驱动程序由USB主设备软件包和USB设备软件包构成。OTG驱动通

过连接器中“ID”的不同连接,或通过是否有主设备转换协议确定双角色设备工作方式的

转换,确定使用USB主设备软件包还是USB设备软件包。

当OTG双角色设备以主机方式工作时,USB主设备软件包工作。主控制驱动完成USB

主设备软件包与双角色USB OTG硬件间的数据交换,USB总线驱动保存设备的信息,目

标主设备类驱动支持目标设备列表里的设备。OTG提供通用的主设备类驱动程序。

当OTG双角色设备以从机方式工作时,USB设备软件包工作。设备控制驱动完成USB

设备软件包与双角色USB OTG硬件间的数据交换,USB协议层完成USB协议规范,USB

设备类驱动的功能取决于该双角色OTG设备的功能。

二、USB相关器件简介

1、 接插件

1)电脑上使用的USB座:我们见到比较多的是电脑机箱上的USB口,那是一个USB

母座,跟它相对应的就是USB公座,两个都是4引脚器件;

(2)一般便携设备使用的标准USB座:我们MP3上的标准USB公母插座,这两个

是五pin器件,其中4脚为空脚,只有具有USB OTG功能的机器第4脚才使用为“ID”

信号脚,;还有OPPO目前在使用的迷尔USB座,只有4pin接口;

(3)市面上出现的非标准的USB座:不管使用什么类型的插座,能用市面上流通的

标准件最好,如果自己定义那就是非标品,象我们V1、V8、V12等机型上使用的耳机插

座共用的方法,那都不是正常用法,多少会影响到机器的性能;

(4)USB连接线材:类似我们数码随身听的USB下载线(一端连电脑一端连MP3)

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接插件和线材,只有符合 USB 规范最好能取得相关认证的东西才

能最终保证下载速度的问题。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644846a193641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