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三篇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三篇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笔记本电脑哪种好用又实惠)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三篇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1

今天凌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

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

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

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

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

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

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

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

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

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

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

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

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

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

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

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

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

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

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

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

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

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

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

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

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

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

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

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

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

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

自信的豪情。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心得3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

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

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

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

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

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

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

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

春节;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

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

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

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

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

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

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

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

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

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

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

航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

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

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

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9965457a167793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