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_

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_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华为freelace无线耳机)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 1 -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 6 -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 11 -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建议用时:40分钟)

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D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

A.汉谟拉比

C.修昔底德

B.大流士

D.亚历山大

D [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因此亚历山大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的所作所为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故选D项。]

4.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一帝国是( )

A.斯巴达

C.马其顿

B.雅典

D.阿拉伯

C [根据材料“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其顿帝国的特点,故C项正确。]

5.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强调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项正确。]

6.“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A [根据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

交流,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C [依据题干信息“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用战争冲突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马可·波罗来华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8.蒙古较大的西征共有( )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较大的西征共有三次。]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2)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两面性。第(2)问,从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方式入手作答。

[答案] (1)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是历史的主流。(任一点即可)

10.“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

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使( )

A.东西方文化的毁灭

C.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11.“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也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D [材料描述了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选D项。]

12.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 [材料中提到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D项正确。]

13.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A [13-14世纪中国处于宋元时期,图中13世纪末显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发生在这之前。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故选A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的西征,都曾突破地域的界线,导致不同区域间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

材料二 然而,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出古代战争与征服的影响。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蒙古西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这一关键信息回答。

[答案] (1)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如亚历山大东征、蒙古的西征。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面漫画题目为《美国烈马正在掀翻它的主人》。该漫画表明( )

A.北美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美国推倒邦联制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C.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被彻底推翻

A [根据漫画“美国烈马正在掀翻它的主人”并结合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和推翻英国殖民者的史实可知是美国独立战争,故A项正确;美国推倒邦联制度,废除奴隶制,是美国内部制度改革,与“掀翻它的主人”不符,故B、C两项错误;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南美,美利坚民族形成时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2.美国《独立宣言》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是( )

A.天赋人权

C.自由平等

B.美国宣布独立理所当然

D.英国殖民统治罪恶累累

B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中心思想”。《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及历数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其目的都是为美国独立制造理论依据。]

3.独立战争后,美洲土著的实际地位更加恶化,他们被屠杀、驱赶,并被限制在遥远、荒凉的保留地。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启蒙思想影响有限

C.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B.种族歧视十分严重

D.美利坚民族尚未形成

B [“美洲土著的实际地位更加恶化”说明当时美洲土著居民受到严重歧

视,故B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美利坚民族在独立战争前就已形成,排除D项。]

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

B.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C.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

D.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D [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其形成的原因。]

5.观察右图,塑像中的拿破仑一手持剑,一手高高举起握住一卷文稿并指向远方。这尊塑像寓意着( )

A.拿破仑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君主

B.拿破仑用武力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C.拿破仑致力于用武力征服世界

D.武力征服和颁布法典是拿破仑的两大成就

D [剑象征着武力和对外征服;高高举起的文稿象征着《拿破仑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

B.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

C.波旁王朝伺机反扑

D.欧洲封建势力反扑

B [拿破仑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他的最后失败。因此,拿破仑帝国强盛后所隐藏的最

严重危机,是欧洲各地区的民族觉醒。]

7.观察下图,起义者的目的是( )

十二月党人起义

A.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

B.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C.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

D.要求沙皇全面改革政府

B [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但遭到了残酷镇压。]

8.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

魏源《海国图志》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C [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选择C项,符合题意。]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

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1)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

[解析] 第(1)问实际上是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对德国的客观影响。第(2)问注意列举立法方面的成就即可。

[答案] (1)给德国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2)拿破仑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典,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0.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 )

A.《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由“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把……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可联系到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故B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议会为限制王权而通过的文件;《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献,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等基本原则;《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内战期间颁布的文献,主要涉及废除奴隶制的问题。故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1.美国黑人奴隶玛姆·贝特根据《独立宣言》提出的有关原则向地方法院提出人身自由的法律诉讼并获成功。她所依据的原则是( )

A.人人生而平等

C.人民革命权利

B.主权在民

D.奴隶制是社会的罪恶

A [《独立宣言》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1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对“世界灵魂”解释最为合理的应是( )

A.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B.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

C.《拿破仑法典》影响了整个世界

D.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C [《拿破仑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规范。]

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是( )

A.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A [“……最初觉醒”“民族生存……务实地摆脱危机”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抵御外侵,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中体西用”思想已经不是“最初”了,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中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有着脱离实际的空想性,与材料中的“务实”不符,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开了“人权与自由的启蒙”,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

“泰西论政,有三权鼎立之义。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也。夫国之政体,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为手足,司法者譬如耳目,各守其官,而后体立事成。”

——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

(1)以上材料和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解析] 第(1)问,通过分析三段材料即可判断其所属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反映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答案] (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长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建议用时:40分钟)

1.战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其因素有哪些( )

①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垮台 ③英法虽胜但遭受重创 ④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⑤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A.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

B.①②③④

D.②③

A [当时的世界格局实际上包含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及殖民体系等。①④⑤是新的力量崛起冲击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②③是传统的欧洲大国自身力量的衰败,使其不能再独控世界格局。正是新旧因素使旧的世界格局遭遇挑战,

①②③④⑤均正确,故选A项。]

2.20世纪初期,亚洲掀起的民族民主运动除中国的辛亥革命外,还有(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D.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有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属于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则属于美洲,故选A项。]

3.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

C.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

C [A、D两项与“非暴力”的特点不符,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

4.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B [根据材料“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认为,在蒙昧的人们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这充分证明,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民族独立运动出现高涨现象,故选B项。]

5.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

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C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选C项;揭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序幕的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排除B项;甘地没有“彻底完成”独立大业,排除D项。]

6.1961年,法国就其原来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未来举行公民表决,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就自决举行谈判,但部分法国军官反对并发动了叛乱。这些法国军官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B.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C.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D.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本题解答关键是把握分析的角度,即从法国军官自身分析,法国是殖民国家,阿尔及利亚摆脱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将损害法国的殖民利益,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历史现象相悖,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新的国际政治体制”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排除。]

7.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D [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先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故D项正确。]

8.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D [A、B、C三项均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韩国、新加坡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印度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等一些基本价值取向,但又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据此可知,D项正确。]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交战国都是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列强,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肤色,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港口、公路、铁路、电缆等。但是,殖民者对非洲的压制和掠夺,使很多非洲人倍感失望,他们对战争作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在一些被称为“新精英”的知识分子中,非洲认同和民族性的观念产生了。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非洲民族主义运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非洲殖民地为宗主国参战,提供经济支持;随宗主国参与军事作战;作为搬运工等为宗主国提供军事服务。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认识、权利意识、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意识及推动了二战后非洲的民族解放

运动等方面归纳。

[答案] (1)表现:为宗主国参战,提供经济支持;随宗主国参与军事作战;作为搬运工等为宗主国提供军事服务。

(2)影响:打破了“白人”神圣高贵的种族歧视的思想认识;为战争的付出,增强了权利意识,开始反对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非洲认同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推动了二战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被大肆掠夺。

10.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一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D [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发展、高涨都是由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引起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即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故D项正确;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矛盾,但这不是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一战后苏俄忙于国内的战争,没有给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以支持,故C项错误。]

11.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材料说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B.共产党对当时国民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C.资产阶级已经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D.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判断严重错误

B [国民党在当时是革命的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党,材料中的“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不应成为拒绝

同国民党合作的理由,至于后来的国共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与方法的问题,故选B项;此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十分友好,排除A项;民族资产阶级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排除C项;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是对中国革命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排除D项。]

12.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1947年6月

1947年11月

1948年8—9月

1949年10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殖民体系的瓦解

D.区域集团化加强

A.两极格局的形成

C.第三世界的崛起

B [印度、巴勒斯坦地区、朝鲜半岛、中国在近代史上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区,他们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故选B项;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排除A项;独立不等于立即崛起,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独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项。]

13.成立共和国之后的埃及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

A.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B.带有西亚和欧洲等地文化元素

C.彻底消除了西方殖民主义影响

D.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综合特征

C [埃及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现代埃及文化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不可能彻底消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故选C项,符合题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徐友珍《甘地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斗争的依据及斗争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具有怎样的伟大精神,说明其精神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人类的公正”“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等信息概括甘地倡导非暴力斗争的依据。关于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回答第(2)问时,对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依据:追求人类的公正;非暴力的武器属于最强者。目标:结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的自治。

(2)伟大精神:爱国,敢于牺牲,追求真理,坚强,平等。影响:缓和了印度民族内部的矛盾,加强了民族团结,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7450303a150859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