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知识产权狐狸

面试题,知识产权狐狸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

面试题,知识产权狐狸

以下是狐狸公司的知识产权面试题

近日,欧洲专利局(EPO)拒绝了两件将人工智能作为唯一发明人的专利申请,理由是其不符合申请中指定的发明人必须是人类而非机器的要求。针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1、审题:本题论证的核心话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专利申请人”,题干中指出欧洲专利局不同意人工智能成为专利申请人,要求对这一行为谈看法,此题属于专业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对专利发明人的概念理解,了解专利法对发明人的定性。

2、分析:题干提到人工智能作为唯一发明人,欧洲专利局驳回这一申请,这是一个案例。所以我们首先要说明欧洲专利局这一行为是否合理,给出我们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人工智能作为专利申请人的现状、背景,做一个详细说明,同时从《专利法》的角度说明欧洲专利局这一行为的合法合理性以及人工智能成为专利申请人的危害,最后以此案例引申我国日后专利申请审核的做法,规避危险。

【答题要点】

1、表明观点

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步从创造工具向自主创造转化,对“发明人”角色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人”,关系到创造物的权利归属、专利审查程序、专利许可等制度修改。应对挑战,我认为应坚持专利法中对“发明人”的基本规定。

2、结合实际分析背景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发展也是得益于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已无处不在,例如为消费者推荐在线购物喜好,让信用卡使用免受诈骗,让家的内部智能互联……人们正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所有技术,都只能通过人类输入的数据,去获取、比较后,提出新的组合和演示。

3、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1)法律规定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专利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专利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2)人工智能难以独立完成工作。在技术升级时,需要先发现问题,然后根据技术问题,构思技术方案,最后验证技术效果。而这个过程,在没有自然人干预的情况下,人工智能都难以独立完成;(3)人工智能专利表达方式与专利法不匹配。人工智能撰写方式表达的都是“计算机程序”、“科学方法”。这种强调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软件成果方式与专利法的立法本意想脱离;(4)人工智能难以承担责任。在很多时候,人工智能扮演的只是一个工具的角色,自己并不能进行决策,例如发明一项专利后,出现问题,人工智能产品本身并不能承担起责任,而是作为一种产品,让生产它的人负责。

4、落实观点

一方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如三微一端、媒体、报纸等方式,大力宣传专利制

度在技术中的作用,专利制度不仅仅是促进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要用法律程序将新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

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才。学校要完善课程设置,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例如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处理、多智能体系统、计算智能、哲学、心理学等相关支撑技术;加强校企结合,发挥行业内“领头羊”企业的引领作用,共同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5421663a140855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