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
端午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 战国时代,后来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 Et。“端、初”同义,“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 五”。 锢思想,一字成狱,中国社会由此千年停滞。晚近 的反右运动,直接摧残五十五万人,连带亲友二 百五十万人。提倡“知识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 动”。毛泽东得意自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跟他 的反右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在知识成为国 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 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辟邪驱 恶,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我国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 自尽的受难Et。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 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 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 屈原(前340__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贵 力基础的全球化时代,以“社会主义革命”的名 义,实行如此残暴的集体清洗,在世界历史上少 见。 屈原被否定,放逐异乡,心力交悴,投水自 尽,这跟反右运动中知识分子被否定,下放劳动 改造,折磨而死或失望自尽,历史轮回,何其鲜 活!田汉的自沉、老舍的自沉、储安平的失踪,一 族,才思超逸,辅佐怀王。秦楚争霸,“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怀王轻信谗言, 放逐屈原,与秦结盟,被秦俘虏,客死于秦。顷襄 王即位,继续亲秦,再度放逐屈原。屈原流放,辗 转沅湘,哀吟苦忆,目睹亡国。秦将白起破郢都, 灭楚国。屈原痛不欲生,自沉于泪罗江,以死殉 国,时为(前278年)夏历五月初五。 屈原之死,震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端 午节从纪念屈原受难的节Et,经过两千三百年的 代知识精英被摧残。近年来不再谈论此事,可是 人民心中念念不忘。言论可以控制,记忆无法禁 止。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强劲的历史记忆。勿 忘过去,警惕未来,历史才能正道前进。 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是复兴传统的信号。 全球化时代是双文化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奉行国 际的现代文化,同时发扬本国的传统文化,以本 国的传统特长增益国际的现代文化,以国际的先 进制度改进本国的传统文化。这就是纪念端午节 的意义。 绵延,发展成为尊重知识的节日,解放知识分子 的节日。 怀念古代为的是教育今日。儒家教育重视 “以史为鉴”。华夏历史,从甲骨文算起,有三千三 学者谭如为先生作《端午节有感》,词正意 切,敬录如下: 黄钟毁弃,雷鸣瓦釜;文人噩运,鱼肉刀俎: 百年文字记载。阅读古书而不知“以古鉴今”,读 书何用?纪念端午节,自然地从屈原受难联想到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代的文字狱,以及晚近的 反右运动。 每临端阳,瓣香瑶圃;思接千载,徜徉江浒; 靳尚媚上,郑袖善舞;台榭山丘,屈平不腐; 长吟离骚,诗魂翘楚;关人香草,比兴媚妩。 后昆垂范,前贤踵武;砺我精神,生气虎虎; 秦始皇焚书坑儒(前213年):下令焚烧《秦 纪》以外列国史纪,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 今者灭族,禁止私学,以吏为师;次年,将四百六 浩然正气,流芳千古;佳节永志,屈子风骨。 (2009端午,时年104岁) 十多名方士儒生坑死于咸阳。历代专制暴君,禁 76 炎黉 拳秋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萧徐)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2256704a1193239.html
评论列表(0条)